你喜欢王贞仪的故事吗?
清朝从乾隆时期开始实施闭关锁国,商业港口已成为广州唯一的港口。因此,清朝人民和官员之间的外部交流越来越少,逐渐与世界脱节。清朝皇帝把自己当作中国。除了朝贡,他很少与其他国家交流,所以鸦片战争开始了。许多官员不知道英吉利在哪里。即使是林则徐睁开眼睛看着世界上第一个人,他对世界的理解也有偏差。
除了切断与世界的交流外,最严重的是自然科学和武器的严重落后。因此,清朝中后期的科学发展实际上较少,但如果一个女人深刻地阐述了月食、月食、月望和食物深度,你会相信吗?虽然不可思议,但这个人确实存在,她就是王贞仪。
[img]261982[/img]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王贞仪出生在江宁的一个医生家庭。当时医生这个职业虽然不能说大富大贵,但也是衣食无忧,社会地位较高的那种。王贞仪的祖父是王者辅。他曾任丰城知县、宣化知府,历史上并不出名。然而,他精通历算,描述了很多,这对王贞仪有很大的影响。一是有遗传,二是从小受益匪浅。
王者辅家藏书丰富。不要说藏书在古代和现代都不容易,王者辅据说藏书有75个柜子。家里书那么多,对王贞仪的成长影响很大。当时很多人穷到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么多书。
王贞仪十一岁时,她和祖母去吉林为祖父哀悼。她在吉林生活了五年。也就是说,在这五年里,王贞仪有机会读祖父的书。这是王贞仪读的一万本书,她也走了一万英里。后来,她和祖母和父亲一起去了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和安徽,参观了名胜古迹,看到了很多,也接触到了很多社会现实。王贞仪读了一万本书,走了一万英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也许这些经历对王贞仪有很大的影响,这让她的思想与当时的许多女性不同。王贞仪认为女人和男人一样,女人也可以做男人能做的事,所以她向蒙古将军学习骑射,学得很好。在科学研究方面,王贞仪当时并不在乎封建卫士的嘲笑,而是顶住压力,坚持做自己的研究,这给了她未来的成就。
[img]261983[/img]
王贞仪有这样的性格,事实上,很难被社会接受,自然很难找到伴侣,幸运的是,王贞仪在25岁时遇到了一个叫詹姆斯的年轻人。詹姆斯没有嘲笑她,而是和她一起结婚了。婚后,王贞仪继续从事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做家务。他在29岁时死于疾病。
根据目前的说法,王贞仪应该被视为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众所周知,天文学的研究离不开数学,王贞仪只是擅长数学,对计划有着深刻的理解。她使用从国外传来的纳皮尔计算筹乘除法,所以她在数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西洋筹算增删》、重订计算证等等。
王贞仪也解释了我们当时住的是一个大球。她的一本书是《地球圆论》,它解释了为什么住在地球下的人不会摔倒。那是人们居住的地球,周围是天空。对于宇宙空间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头上都是天空,脚下都是地球。王贞仪正确认为,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上、下、侧、正没有严格的区别。虽然这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但从一个很好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至于天相的研究,尤其是月食和日食,王贞仪用模拟场景进行了研究。她把水晶灯挂在横梁上当太阳,把小圆桌拉在灯下当地球。她手里拿着镜子当月亮。王贞仪不断改变角度,反复试验,观察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和光线的关系,从而写了《月食解》一文,精辟地阐述了月食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还有图片,一目了然,一目了然。
[img]261984[/img]
2000年2月8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一颗小行星,以纪念王贞仪对天文探索的贡献,国际天文联合会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Wangzhenyi。
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对天文学探索做出了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