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崇祯自杀,
清兵到南京时,作为大明的臣子,他们有三条路要走:
第一条路是坚决抗争到底;
第二条路是做逃兵,溜之大吉;
第三条路是归顺大清。
[img]261818[/img]
作为钱谦益的妾,刘如不像一个普通的女人。当她看到困难即将来临时,她感到沮丧。相反,她建议丈夫:“我们应该永远忠于明朝。既然我们不能杀死战场,我们应该自己结束,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示我们的正直。”
这位钱官没有反驳他的妾。相反,他到处告诉别人,他会死。此外,他不得不模仿屈原,投入水来实现他的最终愿望。于是,他带着一大家人和一些朋友来到了尚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个人都在等他跳,但这位钱官员从未动过。看到太阳即将落山,他仍然摸着胡子,欣赏着周围的风景。@ 把手伸进湖里搅了两下,叹了口气:“嘿,这水太凉了,怎么办?”
不管怎样,他只是没有投湖,但提议者遵守了他的承诺,跳进了湖里。不幸的是,刘的愿望还没有完成。每个人都抓住了她。
[img]261819[/img]
说起钱谦益,他在明晚清初的政治圈还是挺有影响力的。他是万历时期的进士。在接下来的30年里,虽然朝鲜的一些斗争被排除在外,但很快就被重用了。由此可见,他在生活中非常善于“进退”。
值得一提的是,他文学才华出众,当时被认为是文学大师。后来,他加入了东林党,反对宦官当权,成为明末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在别人眼里,他很有威望。@ 清兵来犯时,大家都认为,这样的领导,即使不在战场上捐躯,也会选择以死明志。
就像诗中写的:“财富不能淫荡;贫穷不能移动;威武不能屈;这叫大丈夫。”但事实上,它向每个人展示了另一个钱谦益。他的“正直”不如妓女。不管怎样,他至少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虽然后来被别人救了,但他真的主动跳进了水里。
[img]261820[/img]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死的权利,但有一件事,作为这样一个有身份和影响力的人,你说的和放屁一样吗?即使说了,也太轻视了,这不是一个尴尬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问题。
即使你想收回你以前说过的话,你也必须找到一个体面的台阶,而不是在一群人期待的眼中,用“水太冷了”来搪塞过去。如果是这样,再给他一次机会,在另一个炎热的夏天,他真的会跳吗?这可能不一定是真的。
如果你头脑发热,你可能会反复无常地同意某件事。然而,从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来看,钱谦益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实上,他也可能认为,以这种壮丽的方式载入史册并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然而,他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 当他真正站在湖边时,他想的不是国家,也不是未来人们对他的看法,而只是想继续生活。
[img]261821[/img]
当然,生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偷偷溜出南京,换个身份,隐居民间,结局并不差。可惜他还是高调的,不仅自己投降,还劝朋友这样做。此外,为了表达他的“忠诚”,他还在大家面前剃了头。
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一定高度的生活。官场对他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他心里不知道吗?清朝会重用他们的降级吗?后来,他尽力讨好自己的新主人。不幸的是,对方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虽然你可以为你做一个官员,但你只能是一个小官员,长官仍然是满人。
人们看不起他,清朝乾隆皇帝甚至鄙视他,写了一首诗: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没有进退的证据。文章怎么会有光?
酒瓮真堪覆,咏香囊屡见不鲜。
最后一条路逃禅,原来是孟八郎。
由此可见,这首诗对钱谦益极具讽刺意味,说他没有气节,只要看到好处,就会立刻改变自己的立场。
[img]261822[/img]
更让人生气的是,他会把自己不能跳湖的原因推给刘,说她阻止了自己。你能给别人泼脏水来实现自己吗?退一万步说,如果你真的跳不到湖里,如果你真的有正直,他会主动投降吗?
即使历史学家想为钱谦义说好话,他们也觉得理由不够。想想看,他的借口,真的太冷了。作为一名著名的大学生,估计没有想到一个临时的废话借口,实际上覆盖了他所有的文章。
事实上,无论文章写得有多好,文章的性格都很差,那么文章就失去了吸引他人欣赏的魅力。在钱谦义的一生中,他只是明朝文人的一个缩影。想象一下,在明朝的生存中,有多少文人在真正的战斗中,有多少文人选择投降,据估计,只有少数。
@ 在这样一群整天充满仁义道德的人中,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国家的利益,有些只是虚伪。
[img]261823[/img]
这也是崇祯皇帝上吊前说“文臣人人可杀”的原因。
参考资料:
【南明史·钱谦益传】、《钱谦益柳如年谱合编》、《柳如别传》
崇祯死前说文臣人人可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