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能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的皇帝,离不开身边的一些肱骨大臣。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李光地。李光地是汉人,家乡福建。小时候,他致力于学习。康熙时期,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考上了进士。从那以后,我开始了我的仕途。
康熙年间,李光地三次作乱,主要忠于平三藩,获得康熙奖项和晋升。康熙收复台湾省时,他想任命一名平台将领。李光地向康熙推荐水师提督施琅,施琅不负众望,成功收复台湾省。从此,康熙非常信任和依赖李光地。
[img]260849[/img]
孝庄太后去世,这是一场全国性的葬礼,所有的官员都必须去北京参加葬礼。李光地在返回北京的路上推迟了他的行程,并被礼仪部官员弹劾。他的职责是他不尊重太后。负责官员晋升的官员建议将他降级到五级调任地点。康熙知道后,他亲自下令赦免。
李光地是个孝顺的儿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的一天,李光地的母亲去世了。根据清朝的规定,他需要立即离开家乡,去丧葬和孝顺。康熙特意下令开恩说::“国家大事最重要,李光地可以特事特办,法外开恩。允许在任职期间为母亲守孝。收到圣旨后,李光地说:“臣承蒙皇上法外开恩,即使活了下来,也要会皇上分忧,为朝廷出力。但为了尽孝,他还是请了几个月假,回去治丧。
丧葬期满后,李光地回来工作。第二年,他被授予左侍郎。不到两年,他因出色的能力被提拔为官员,并被提升为直隶督察。任职期间,他在治理水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快被提升为官员部门的书记。康熙四十年来,康熙命令李光地负责永定河水务工程的完成。康熙亲自写了一块牌匾,给了他一个奖励,并给了他一件黄色的外套,这让他非常荣幸。
[img]260850[/img]
康熙四十四年,李光地又升职了。康熙下令:“李光地当官做得很好,才华横溢,性格优秀,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这时,李光地已经六十多岁了。六十多岁成功当宰相。
康熙晚年,为皇位后继人选精疲力竭,身心俱疲。此时,李光地也年事已高,厌倦了官场生活,他向康熙辞职,卸甲回田。康熙不愿意离开这个和自己相交了几十年的老朋友。悲伤地说:“看到你的奏折,我很难过。我想起了你们这些陪我打天下的老英雄。现在,死了就走了。我想你还在我身边的人不多了。环顾四周,朝中只有一两个。现在我老了,什么也没说。言下之意是,你自己看着吧。“这句话看起来很悲伤,但实际上是想留住他。康熙这么说,李光地再说什么也不方便。不久之后,李光地再次向康熙辞职,要求退休。康熙给了他两年假,但他还是不愿意放他走。
休息两年后,李光地奉命参加校对大学生所在的《春秋传说》。没想到,第二年1月,文渊阁上表了康熙讲话中孝惠皇后的死后头衔,错过了张皇后的三个字。历史书中出现了如此大的错误,这是可以接受的。官方部门建议将李光地降级到三级,康熙皇帝再次命令他免职。
[img]260851[/img]
李光地疝气病逝。康熙派儿子去吊葬,并给予“文贞”的称号。这样一个带有文字的头衔是清朝对大臣最高贵的头衔,在整个清朝的老大臣中是罕见的。李光地死后可以获得这样的荣誉,这显示了他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纵观李光地的一生,他在官场一路升职,畅通无阻。除了康熙对他的欣赏和重视,他还离不开自己兢兢业业、勤奋廉洁的作风。他死后,康熙评论他:“李光地勤勤恳恳,一直学识渊博。我知道最真实的,知道我没有光明的人。”
为什么李光地几次被贬后又能得到宽免?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