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
原因很简单。吴三桂从来不依赖清廷赋予的平西王大印,而是吴家从头到下严格控制这支军队。也就是说,吴三桂的平西王大军是军阀式武装。这支军队只服从将军吴三桂,但不在乎清廷。
[img]259615[/img]
关宁集团
当然,这正是康熙刚刚登基不久,掌握了权力,年轻而充满活力所不能容忍的。在康熙看来,世界是由满洲人组成的八旗打下的,汉人低人一等。
然而,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不仅形同分离,还拥有一支只知道平西王、不知道朝廷的军队,这自然是无法容忍的。俗话说,躺在床边,别人怎么能睡得好呢?在康熙的一步一步的逼迫下,吴三桂终于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开始了反抗,从而拉开了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
[img]259616[/img]
吴三桂
吴三桂很容易举兵反清,这取决于他对军队的绝对控制。事实上,吴三桂对军队的控制并不是从清朝开始的,而是在他还是驻扎在山海关的明朝将军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将军。
吴三桂绝不是一个孤独的例子。早在明朝中后期,随着明朝卫兵收入的不堪利用和明庭军事控制力的薄弱,以及文官集团的崛起,明军就开始腐朽,出现在历史时刻。
[img]259617[/img]
吴三桂和陈圆圆
因此,当时明朝的军队大多不能使用,除了人数众多但与平民无异的卫所,少数精锐军队以家丁的名义控制在一些将军手中。
位于辽东的明军也不例外。吴三桂带领女真人在东北崛起后,东北大片原本属于明朝的领土沦陷。与此同时,实力不断壮大的八旗集团开始向外扩张,辽西也岌岌可危。
面对失去关外地区的危机,明廷采用了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的战略,修建了宁锦防线。在遏制八旗军锋的同时,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王族开始被重用。因此,他们牢牢掌握了当时明朝最精锐的军队关宁铁骑。祖大寿是吴三桂的叔叔。
[img]259618[/img]
吴三桂剧照
由于此时士兵是将军的惯例,事实上,无论是公务员集团还是明朝中央政府,都没有办法掌握这些高级将军。在崇祯时期,虽然崇祯皇帝脾气暴躁,经常杀人,无数高级官员被杀,但很少有将军真正被处决。
,即使他们像崇祯皇帝一样易怒,他们也知道他们永远不能强迫这些手持重兵的将军及时违反抗令。充其量,他们只是谴责并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做出贡献。因此,以祖氏家族为首的辽东王族开始在辽东经营一股不可动摇的力量,这足以让朝廷非常害怕。
[img]259619[/img]
三藩之乱
作为祖先的女婿,吴三桂的父亲吴翔也在这个时候崛起,最终成为了总兵。年轻著名的吴三桂的官运比他的父亲更繁荣。崇祯13年,吴三桂成为守卫一方的将军。
当被围困锦州的祖大寿被迫投降八旗集团时,吴三桂成为了关宁集团的领导者。从那时起,吴三桂经过几代人的管理,牢牢控制了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集团。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吴三桂就把关宁集团作为私人军事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进京后,吴三桂可以带领关宁集团投降李自成,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带领关宁集团再次剃光衣服。他投降了几十年,堪称八旗集团血海深仇。
[img]259620[/img]
吴三桂迎清军入关
得益于吴三桂迎清军入关,最终奇迹般地占领世界的清廷,其实对吴三桂集团的情况也很清楚。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吴三桂的军事集团,一个非常善于战斗但“有牛奶就是母亲”的军事集团,清廷不断给吴三桂高官厚禄,甚至最终将其封为平西王,坐在一个省的地方。
因此,从头到尾,无论是明末、清初,甚至康熙时期,吴三桂都牢牢控制着自己的军队。明朝崇祯皇帝、清廷中央甚至新继位的康熙皇帝都没有实际控制这支军队的能力。
[img]259621[/img]
康熙皇帝
经过吴三桂的管理,这支军队也完全控制在他手中。无论是投靠清朝为清朝打天下,还是起兵反清,都在吴三桂的思想之间。所谓平西王大印,更多地代表了吴三桂军事集团对清廷的认可,也代表了清廷对吴三桂集团法制的认可。一旦吴三桂决定抛弃清廷,平西王大印将毫无价值。
吴三桂造反前,平西王大印已上交 为什么吴三桂能动员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