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李善长的故事吗?
一、出身与功绩
李善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年轻时喜欢读书。他熟悉儒家和法家,具有卓越的战略和内政能力。当时,朱元璋还在郭子兴的账下工作,被派去攻打滁州。李善长听说朱元璋勇敢、雄心勃勃,主动投票。当他们第一次见到他们时,他们感觉自己像个朋友。
[img]257112[/img]
之后,朱元璋开始重用李善长。一方面,李善长承担了朱元璋军队的所有内政后勤工作,一切都井井有条,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另一方面,李善长也精通建议和行军安排,经常参加军事会议上的战略战术安排,大大提高了朱元璋军队的战斗力。
在接下来的20年里,李善长一直扮演着忠诚的角色,他可以处理任何问题,所以他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据史料记载,由于朱元璋在郭子兴面前多次表扬李善长的能力,郭子兴提出了挖角的想法,秘密命令人们邀请李善长到他的账户效力,并允许以更高的待遇。然而,李善长却不为所动,一边是一军之长,一边是小队长,李善长还是选择留在小队长身边。朱元璋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一直记在心里,这也是朱元璋后来忍受李善长的根本原因。
二、封赏与荣誉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亲自分封了六位为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功勋,历史上被称为“开国六公爵”,六公爵中的第一位是韩国公李善长。
有人会说,徐达应该是“开国六公爵”之首,徐达是为大明建国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事实上,从军事角度来看,徐达确实是第一位英雄。他参与攻占滁州和州,勇战采石集,攻打应天府,击败陈友谅,威慑张士诚,攻打北元。然而,从综合贡献的角度来看,李善长更好,他的成就不仅超过了徐达,而且在朱元璋心中,恐怕也是刘伯温无法比拟的。
[img]257113[/img]
,战争不仅取决于指挥官的军事战略,还取决于装备、设备、后勤、金钱和粮食。它取决于一个坚实、稳定、能够不断向前线输出资源的大后方。这个后方是以李善长为核心建造的。
此外,根据历史记载,元末,社会萧条,人们不谈论生活。混乱的社会秩序使人们不能生活和工作。他们口袋里没有钱,家里也没有食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朱元璋建造了许多城市,但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消耗大量的物流资源。在过去的20年里,他依靠李善长在后面安排金钱和食物,并尽最大努力恢复民生。
在攻击应天府时,城市仍处于刚刚接管的混乱状态。李善长第一次做的是收集有用的民生经典,如人口户籍和税务账户,然后快速整理信息,为应天府的政府事务做准备,为下一场战争做后勤准备。
正是这样的李善长,让朱元璋的军队在十几年的东征西讨中不用担心后勤保障。所以李善长在六公爵中排名第一,应该享受最好的荣誉,他的回报符合他的努力。除了加官进爵,李善长还获得了免死金牌,一枚可以用两次,后代可以用一次的免死金牌。可见朱元璋是多么的信任和宠爱他。
三、走到末路
俗话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虽然李善长已经走到了一个人以下的位置,但他对权力和财富越来越贪婪。此外,他本来是一个嫉妒心强、报复心强的性格。在贪婪和嫉妒的综合作用下,李善长逐渐走到了尽头。
[img]257114[/img]
刘伯温在朱元璋战役中期加入,被称为“小诸葛”,是朱元璋军队的战略责任。刘伯温加入后,朱元璋的文臣团队成长起来。此外,刘伯温经常与朱元璋一起参谋军事,逐渐得到他的信任和欣赏,这让李善长嫉妒。这是刘力之间的第一个矛盾。
第二个矛盾是李善长的侄子犯了一个错误。李善长亲自要求刘伯温开网,但被严厉拒绝。因此,李善长从此非常恨刘伯温,一有机会就会打压他。@ 明朝开国后,朝臣团队分为两派,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直到刘伯温去世,淮西派才完全压制浙东派。
这时,李善长开始吸收浙东派的投降者,然后尽最大努力压制那些不投降的投降者。这让朱元璋很不高兴,但朱元璋忍受了。李善长收服浙东帮后,变本加厉,意图权力向野外倾斜,但他已经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所以他决定支持一个接班人,那就是胡卫勇。
胡伟庸最终把贪婪的李善长送上了末日的导火索。李善长认为胡伟庸是一个有点聪明、容易满足的小官员,所以他一手提拔他,在朱元璋面前多次推荐。最后,他让胡伟庸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他退休在家,远程控制朝廷。
没想到,胡惟庸勾结了北元、日本侵略者和南方残余势力,试图颠覆明朝。在规划过程中,李善长三次被要求加入谋反,被拒绝。最后,事情被揭露了。朱元璋愤怒地杀死了胡惟庸和成千上万的相关人员,李善长知道他的家人没有报告。
[img]257115[/img]
四、历史叹息
李善长为朱元璋服务了30多年。一切都做得很好,得到了信任和重用。他还获得了更高的头衔和免死金牌。他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他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蒙蔽了双眼,沉沦在太监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他的欲望不断扩大,最终吞噬了自己,变成了历史的长叹。
李善长,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是如何逐渐走到尽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