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以少胜多的战斗,仿佛这能更好地体现指挥官的智慧和能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数不胜数,如著名的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这些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指挥官们都留下了数千年的历史,并被写进了辉煌的历史,受到后人的尊敬和崇拜。我们今天说的这个人也指挥了这样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而闻名的战斗,虽然这场战斗并不出名,但它的壮丽程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啊。这场战斗发生在元末的洪都之战中,谁指挥了这场战斗,他就是著名的朱文正。
[img]256196[/img]
朱文是谁?他是朱文隆的儿子,朱文隆是朱元璋的兄弟,他也是朱元璋的侄子。在战争中,朱文正这个人对战斗机极其敏感,具有很高的军事天赋。朱元璋曾经计划封赏他的勇敢善战,于是问他想当什么官?但朱文正并不在意,说:“等叔叔当皇帝,还担心没有大富大贵,而且先封赏自己的亲戚,怎样才能让别人信服!"朱元璋听了这话,很高兴,以为他知道大局,了解大局,便更加喜欢他。
洪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对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不放心的人怎么能放心呢?他想到朱文正让他驻扎在洪都。朱文正第一次来到洪都时,忽视了军政,整天沉迷于酒色,怀念烟花之地。他的将军敢生气,不敢说话,但他对此非常不服气。他认为他只是朱元璋侄子当时的一个酒囊饭袋。
[img]256197[/img]
1936年,一向平静的洪都迎来了潮水般的敌人,传说陈友谅带领60万水军即将到来,讨伐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和张士诚如胶如胶,根本分身无术,阻止陈友谅。然而,只要陈友谅突破洪都,顺流而下,他就会背负敌人,一时危在旦夕。朱文正得知陈友谅率军的消息后,立即改变了以往的作风,立即备战。虽然对面的陈友谅有60万军队,而城市里只有2万名守军,但朱文正仍然没有混乱。他亲自指挥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陈友谅军队。
据史料记载,当时洪都的战场非常悲惨,城墙坍塌。看到城市即将破裂,朱文正率领军队与敌人作战。同时,他指挥士兵修复城墙。他只是在破碎的城市边缘击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这让陈友谅不得不撤退。据史书记载,陈友谅85日攻城,仍未打破守军。这在军事史上创造了另一个奇迹。事后陈友谅感叹“如果我有这个儿子,何愁大业不成”。在朱文正的坚持下,他为朱元璋赢得了宝贵的85天,为最后的决战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翻阳湖的决战中击败了陈友谅,开创了伟大的事业。
[img]256198[/img]
俗话说,皇帝轮流做,今年来我家,朱元璋从一个农民到明朝的开国皇帝。原来,朱文正作为朱元璋的侄子,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应该一辈子享受无尽的荣耀和财富。然而,他对自己的奖励感到不满。他与张士诚合作,想叛逆,但他不能泄露任何东西。他被朱璋当场抓获。他想直接正法,最后在马皇后劝阻朱元璋的情况下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在家里被软禁,很快就抑郁了...
朱文正是谁?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