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周遇吉的故事吗?
明末名人太多了。乱世之下,血与火的战场成了备受瞩目的埋骨地,也成了名声的起源。无论是枭雄、奸贼还是英雄,他们都成了明末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选手,携手谱写了乱世的悲伤或澎湃音符。
有著名英雄卢象升、孙传庭等。,还有汉奸吴三桂、耿精忠等。,还有军阀左良玉、刘泽清等。他们有的在青年历史上留下了名字,有的在几千年后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在历史书的角落里,他们还是忘记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英雄,但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就像孙承宗一样,忠君爱国,永远守节。他的行为可以说是明末关口最后的倔强。他的坚持几乎让李自成回到陕西。他就是周遇吉,他发誓要死,舍身取义。
周遇吉只是个小人物。在明末抵抗清军和对抗农民军的战争中,他被提升为京营游击队,然后成为山西总兵。那是1642年冬天,也就是说,离明朝去世只有一年多了,而他去世只有一个多月前。
[img]253792[/img]
贫困儿童进入军队高层,控制晋北军防。我不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次血腥的战斗和生死。他们应该小心翼翼地照顾他们来之不易的羽毛,但周遇吉用事实证实了平庸的认知和大局观是多么的短暂和荒谬。他-周遇吉注定要成为中国最强大的遗产和积累的世界人物!
遇到清军不避而上的责任和责任
1642年11月,清军7万多人从山东掠夺了大量物资,青壮年通过杨柳清北返回海关。这时,山东和河北的明军都很害怕,纷纷回避,已经收到了应该从杨柳清开拔出山西总兵的圣旨。周遇吉面临困难(换句话说,这是避开清军的好方法,抛开责任的机会)。周遇吉太固执了,他体内的血在沸腾。他毅然充当明帝国威严的先锋,利用地形,结果以少胜多,这充分说明了周遇吉的勇敢和足智多谋。
此时此刻,周遇吉与其他明军的鲜明对比,已经说明了他的勇气,当然也说明了明廷气势颓废,国运衰竭的形象。
当然,周遇吉最受世人尊敬的是他的生死之战。生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忠诚和真理。周用生命宣示他对明廷的忠诚和对家国的信仰,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致的!
1643年冬天,李自成攻占陕西,带领山西进攻北京。1644年2月7日,太原沦陷,李自成和周遇吉在代州相遇,一个数十万大军攻城,一个4000兵力守城。几天后,他们终于退守了宁武,因为他们粮尽兵少。宁武关是山西三关之一,旨在防御蒙古骑兵入侵。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这里,双方将进行一场艰苦的战斗。周遇吉生命的终点正式开始倒计时,他的名声将随着他牺牲的那一刻而成名!
[img]253793[/img]
宁武血战,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多壮啊
周遇吉从来没有犹豫过用山西成千上万的孤军阻止李自成农民军的洪流。他心中只有守土的责任,只有对国家和世界的忠诚。这是一个真正的将军,他只希望马革裹尸。也许战死战场是他的最终目的地!
这场战争非常悲惨。农民军在瓦解守城军民的信念时,提出了“五天不降者屠其城”的恐怖口号,但周遇吉却一直在前进。
然而,面对绝对的实力和形势,宁武几乎注定要被打破。周遇吉发疯了,但李自成军也很着急。双方中总有一人要倒下。两人相战了七天。短短几天,尸体遍野。李自成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赢得了宁武关,可见周遇吉反抗的激烈程度。
换句话说,在农民军的接连下,关口被打破,周遇吉与之进行了巷战。他一个人骑着巷战,马瘸了。他下了马,从未屈服过。最后,他被俘后“骂不屈”,周遇吉的妻子也是女英雄。她带领几十个女人拒绝在公共法庭上,最后被放火焚烧。
这对夫妇一起去世了。他们死得很壮观。当然,与安史之乱相比,张巡守遂阳十个月的人间悲剧;与赵伟用小陈州阻挡黄巢大军300多天的奇迹相比,周遇吉确实不值得一提,但从宏观和精神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英雄,周遇吉也在履行总兵的职责。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什么是不屈和爱国主义,也是为了让农民军胆寒。
[img]253794[/img]
宁武确实被打破了,周遇吉确实死了,但李自成并不高兴。在去北京的路上,有一个更雄伟的关口。大同、阳和、宣府、居庸都是层层守护。李自成犹豫了,有了回家的想法。这是周遇吉用生命和鲜血为大明做出的最后贡献,让李自成心中屈服。
然而,天还没亮,明大同和宣府总兵的降表就来了,这坚定了李自成继续北进的计划。大明怎么能不死,这样一个守将,这样一个懦弱的一代?面对大势,周的舍身取义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攻打高阳。在家闲着的孙承宗率领全城军民守城。面对清军的劝说和恐吓,孙承宗从未犹豫过。最后,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和八个侄子死了。孙承宗76岁时,孙家100多人死亡。全家人都忠于国家。虽然他们死了,但他们是如此的英雄,周遇吉现在已经赶上了前辈的脚步。
崇祯十四年,为了挽救辽东危局,洪承类被命令打松锦之战。明军聚集了13万精英,结果一败涂地。从那以后,明军变成了战略防守,没有一战之力。战斗结束后,洪承类被俘。这位深受崇祯信任、寄托帝国希望的重臣投降了清军,转动枪头,为清军开辟了领土,屠杀了同胞。与宁死不屈、愤怒斩首劝降的叛军周遇吉相比,他的节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洪承类相比,他完全失败了。
周遇吉的反抗有多激烈,其他关口有多无能,真是讽刺
大同总兵王破当夜,宁武关被送去。这些人已经把国家的利益抛在脑后了。与充满仁义道德和自私的东林党人有什么区别?随着居庸关总兵唐通的投降,明廷雄伟的关口宣告被摧毁。可以看出,堡垒是否坚固的起源取决于内部是否团结。显然,明廷输了。
在宁武这样的战斗中,周遇吉唤醒的不是士兵保卫国家的正直,而是个人利益和懦弱的出现。九天多的周总兵只能摇头叹息。他只是明关最后的尊严和固执。
周遇吉是谁?像孙承宗一样英雄,明关最后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