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和商鞅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总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猜疑和质疑,很容易导致政府动荡。如果两者关系良好,甚至达到无条件信任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合作为国家带来更美好的未来。显然,秦孝公和商鞅是第二种关系。因此,在那些年里,商鞅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为秦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img]253698[/img]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然后服侍魏国相的叔叔,成为中国的普通儿子。秦孝公在秦国颁布求贤令后,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一个富裕而强大的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在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事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衡量和民俗;在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在军事上,商鞅率领军队收复了河西部分失地(今山西、陕西省黄河南段以西)。可以说,商鞅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
[img]253699[/img]
不幸的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遭到了老贵族势力的反击,最终死亡,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秦孝公计划在去世前将王位传给商鞅,但他被拒绝了。当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王位非常吸引人,那么商鞅为什么拒绝呢?
秦孝公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人。他想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权,所以他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在此背景下,商鞅来到秦国,并通过秦孝公最喜欢的部长景观监督的推荐见到了秦孝公。经过一番交谈,秦孝公欣赏商鞅,并决定采纳他的策略。
[img]253700[/img]
秦孝公是一个非常有决心的人。既然他打算重用商鞅,他就会尽力给他所有的支持。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国进行了两次变革,并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国家经验和军事实力,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然而,人们总是会变老。随着商鞅变法的实施,秦孝公逐渐到了暮年,身体越来越差。也许他不愿意,也许他太关心国家的发展,或者他对商鞅的信任。公元前338年,他曾想把王位传给商鞅。
[img]253701[/img]
但遗憾的是,商鞅不接受。对此事,在《战国策》中有记载,“孝公行到八年,病得不起,想传商君,辞不受。”
有人推测商鞅不接受王位的原因如下:
第一, 商鞅知道秦孝公并不是真的想要禅宗,只是一种诱惑。毕竟,在那个时代,世袭制度是人们思想的主流。
第二, 商鞅可能相信秦孝公的真诚,但他不相信秦朝的宗室。如果他接受王位,他将迎来一场血腥的风,甚至使他多年的改革行动成为泡沫。
不难看出,不是商鞅不想接受王位,而是不敢。
[img]253702[/img]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商君书·境内》
秦孝公想把它传给商鞅 为什么商鞅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