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颉(544~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著名将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出身将军,野心很少,擅长骑射,知识渊博。初仕北周,跟随齐王宇文宪,封为亭县公。跟随魏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县公。隋朝成立后,崇拜吴州总管,参与隋灭陈之战,崇拜右武将军,封上柱国,进入宋国公。隋文帝疏远了自己的功绩和怨恨。
大业三年(607年),以诽谤朝政罪杀害杨迪皇帝。
[img]253574[/img]
人物生平
少时豪杰
何若毕,少有野心,非常勇敢,善于骑射,博学知识渊博,在当时享有盛誉。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非常重视,用作记室。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北周入仕
当时,周武帝宇文勇当政,北周武帝对王子要求很严格,王子宇文云德行不端,怕父皇知情,所以矫情掩饰。@ 北周武帝根本不知道王子的过失。上柱国乌丸轨曾对何若璧说:“王子一定不能承担重大责任。”
何若毕非常同意这一点,并建议乌丸轨告诉北周武帝。乌丸轨借此机会对北周武帝说:“皇太子不是皇帝的候选人,我也和何若毕讨论过这件事。”北周武帝忙着问何若毕。何若毕知道王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他记得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害怕伤害他的身体,所以他回答说:“皇太子的道德日是新的,我没有看到他有任何缺点。”北周武帝听后沉默了。
后来,乌丸轨指责何若碧背叛自己。何若碧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臣(君主若不隐瞒,将失去臣服于自己的大臣;如果大臣们没有隐藏,他们将失去财富和生命)。@ 我不敢轻率地对王子发表评论。果然,后来王子继位,乌丸轨被杀,何若璧却免于其祸。
公元579年(北周大象元年),何若璧与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一起征服淮南(一般指淮河以南)、寿阳(今安徽省寿县)等数十个城市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划入北周。其中,何若璧的计划大多是,所以他被崇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的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第二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相州总管尉迟不在叶城(今河北临漳县)起兵造反。杨坚怕何若璧会随之改变,急派亲信长孙平代替。
官拜总管
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杨坚以禅登基,改国称隋,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的志向。杨坚走访了能胜任者,守卫江淮。尚书左仆射高炯推荐:“朝臣之内,文武能力不如何若毕。”杨坚非常同意。
因此,杨坚拜贺若璧为吴州(今扬州)总经理,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任命他平陈。他欣然从命,给寿州总经理一首雄赋诗,写道:“交河骑幕,合浦伏波营,不要让麒麟上没有我的名字。”然后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任所,全军经武。
公元587年(隋开皇七年),杨坚多次谋划灭陈之策,高炯、杨素、光州刺史高迈、郭州刺史崔仲方等。他还献出了陈十策,赢得了隋文帝的称赞和宝刀。
击破陈军
公元588年(隋开皇八年)10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立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光为行台尚书令,负责灭陈。他还命令杨光、秦王杨军、杨素为行军元帅,高炯为晋王元帅历史悠久,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
隋军从长江上游到下游分为八条路攻陈。何若毕是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集中在长江北岸。攻陈前,何若毕卖掉了老马,买了大量的陈船,藏了起来,买了50或60艘破旧的船,泊在河里,让陈军认为隋军没有战舰。他还多次在广陵集换防士兵,大张旗帜,营地遍野,使士兵沿江射猎,人群嘈杂。陈军被迷惑了,没有注意到。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正月初一,隋军在长江下游乘陈欢度元会时,分路渡江。何若毕军提前发起进攻,走出广陵南渡。陈军措手不及,慌慌张张地逃走了。初六,何若毕军趁势攻占陈南徐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俘虏了6000多名敌人,均优待释放。
何若璧军令严明,秋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立斩不赦。再次进入蒋山的白土冈,先后击败陈将田瑞、鲁达、周智安、任蛮奴、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何若毕于是从北掖门入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率领500名骑兵进入朱雀门,俘获陈后主,占领府库。何若璧把陈后主带来一看,陈后主恐惧地流汗,非常害怕,多次下拜。
何若毕对陈后主说:“小国君主向大国公卿致敬,这是礼所当然的。不要害怕,你进朝的时候一定会成为生命的侯爵。”然而,何若毕怨恨自己没有提前抓住陈叔宝。韩擒虎后,他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加官进爵
隋文帝听说贺若邈立功了,非常高兴。他向圣旨致敬,但晋王杨广认为贺若邈在第一场决战中违反了他的军事生活,所以他把贺若邈交给了执行军法的官员。隋文帝杨坚召见贺若邈,非常欣赏。他给了御坐,进入柱国,封爵宋国公,真正的食物襄邑有3000户,给了他很多奖励,把陈叔宝的妹妹给了他做妾。向右领军将军致敬,很快转向右武候将军。
[img]253575[/img]
灭陈后,何若璧的地位更加显贵。他的兄弟何若隆是武都郡公,他的弟弟何若东是万荣郡公,也是刺史和将军。何若璧的家人有无数的珍宝,他们的妾穿着丝绸和缎子,过着奢华的生活。
除名为民
从那以后,何若毕骄傲自满,认为自己的名声高于大臣,经常以宰相的身份承诺。既然杨素是右仆射,何若毕还是将军,心里很不平衡,表现出不满。因此,他在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被罢免。何若毕越来越怨恨。几年后,隋文帝将何若毕下狱。
隋文帝责问他:“我任命高桂和杨素为首相,但你总是说这两个人只是酒袋和饭袋。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回答说:“高桂,我的老朋友,杨素,我的叔叔。我说这些话是因为我知道他们是谁。”
公卿认为何若毕怨恨过重,被判处死刑。隋文帝犹豫了几天,考虑到他的功劳,他免于死亡,除名为民。几年后,何若毕恢复了头衔,但隋文帝避免了他的行为,不再被任命。然而,每次宴会奖励,他都会得到很高的待遇。
公元599年(开皇19年),隋文帝在仁寿宫举行宴会,并在宴会上写了一首五言诗。他对诗中的诗感到愤怒和怨恨。隋文帝看了之后,宽容了他,没有治愈他。有一次,突厥使者来朝拜,隋文帝让他射箭,使者一发即中,隋文帝说:“除何若璧外,这里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于是命何若璧引弓射箭,果然也是一发即中,隋文帝见了很高兴,对突厥使者说:“这个人是上帝赐予我的!”
惨遭诛杀
公元604年(仁寿四年),杨光即位为帝,何若璧更加疏远。公元607年7月(大业三年),何若璧随杨广北巡至榆林。杨光命人制作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于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何若璧认为这太奢侈了,与高炯、宇文璧等人私下讨论,被人演奏。29日(公元607年8月27日),杨光认为他诽谤朝政,将何若璧与高炯、宇文璧等人一起杀害,时年64岁。
隋朝名将何若璧介绍,何若璧到底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