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曹变蛟,总会想到电视里的那个,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说说。
很多人为崇祯皇帝辩护,认为明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崇祯皇帝手下没有勇敢作战的虎将,只好把鸭子赶上架子,把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类、孙传庭等学者当作武将,活跃在前线。
事实上,崇祯皇帝即位以来,虽然不能称得上精兵强将满营,但仍有不少英勇善战的虎将。曹变蛟就是我们今天要提到的其中之一。
曹变蛟,山西大同人,明朝著名将军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年轻时,他跟随曹文诏进入军营,参与战斗,并取得了许多成就。22岁时,他参与了叛乱的立功,并在御史吴生生的推荐下被提升为将军。后来,曹文诏死后,陕西省三方总督洪承类将曹变蛟任命为将军,晋升为副总兵官。
[img]253532[/img]
当时,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势头猛烈,连营50英里,灯塔照在西京。明朝的官兵很难抗拒他们的进攻。曹变蛟是少数与高迎祥、李自成交手并取得胜利的明朝将军之一。
1635年,曹变蛟率部在关山镇、官亭、乾州三次与高迎祥交手,均击败高迎祥。尤其是乾州一战,干净利落地打败了高迎祥。混战中,高迎祥中箭受伤,被迫逃跑。
1638年,曹变蛟率领部门在渭南与李自成交手。在这场战斗中,曹变蛟转战千里,连续作战。他穿的盔甲已经27个昼夜没有解开了,这显示了战争的悲惨局面。最后,李自成失败了,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失去了,只有7名骑兵逃离了战场。
曹变蛟因在与农民军作战中的良好表现,被朝廷提升为左都督。
就在农民起义军被明军压制的时候,清军趁虚而入,再次敲门。1638年9月,清军分两条路,大军南下,朝廷震惊,京师戒严。崇祯皇帝紧急从陕西前线调到洪成群勤王,曹成群也跟随他进入北京。1639年初,洪成群调任蓟辽总督,驻扎在宁远。曹成群仍在追随。
[img]253533[/img]
当时明朝武将普遍存在“恐清症”,曹文诏、卢象升等将领在与农民军作战时游刃有余,胜算很大,但遇到清军也吃了不少苦头。曹打破了这一规律。
1640年春天,著名的“松锦之战”爆发。洪承类率领13万精锐部队与清军进行了一场决定双方命运和未来的生死决战。这场战斗持续了两年。由于明朝“盲目催促战争”、“监督不和”、“指挥错误”、“将军害怕死亡”等情况,胜利的平衡逐渐落后于清军。
战役结束后,明朝军队有机会扭转局面。
1642年9月的一个深夜,曹率领一支精锐力量悄然打开松山大门,直奔清军正黄旗营。正黄旗是清军最精锐的力量,人数最多,达到15万人。它由皇太极亲自领导,战斗力很强。但他们被曹的突袭惊呆了,伤亡惨重。
[img]253534[/img]
曹变蛟率部在清军营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地。@ 他们直奔最显眼的营地账户。营地账户里不是别人,而是皇太极。此时此刻,皇太极正计划在营地账户中攻打松山。为了保护皇太极,清军精锐尽力阻止曹变蛟。
在一场混乱的战争中,曹变蛟受伤了,但他已经不在乎了。他带着死亡的心冲向皇太极大营。在曹变蛟的带领下,明军英勇作战,杀死了少数负责保护皇太极安全的护卫。皇太极大营就在几步之遥。
就在这时,清军看到自己无法阻止疯狂的曹变蛟,就改变了策略,占据了有利的射箭地形。一时间,箭如雨,曹变蛟再次受伤。曹变蛟看到清军从四面八方不断围攻,不可能进入皇太极大营,只好叹了口气,率部撤出。
这场战斗让皇太极非常生气。他没想到戒备森严的大营会被明军攻击,几乎连老巢都被带走了。他下令严惩将军。同时,加强大营的防御,类似情况再也不允许发生了。
皇太极恨曹变蛟。1643年2月,在明朝副将夏成德的配合下,清军征服松山。皇太极命令处死洪承类和祖大乐以外的100多名明朝文武官员和8000多名士兵。曹变蛟英勇殉国,44岁。
曹变蛟是谁?明朝虎将,他打李自成剩下7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