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的故事,
北魏冯太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在北魏时代,冯太后的贡献应该被铭记,而不是太挑剔,在鸡蛋里挑骨头。
冯太后出身显赫。他的祖父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然而,时代不好,政局不稳定。他的祖父也是最后一代国君。到了他父亲那一代,他已经成为北魏的大臣。虽然他没有他祖父那一代显赫,但他也是朝鲜的一名重要官员。然而,冯太后的父亲冯郎卷入了一个大案件,被太武帝杀害。因此,冯太后成了女仆,从天而降。
然而,冯太后的生活并没有结束,而是一个传奇。文成帝拓跋军登基后,11岁的冯太后被拓跋军看中,选为贵人。仅仅三年后,她就成了皇后。
冯太后和拓跋军关系很好,据说拓跋军去世时,冯太后曾想殉情,后来被拉下来才能活下来。
关于冯太后被立为皇后的过程,我从来不太了解。北魏要立妃为皇后,我们必须用手铸造金人。只有铸造成功,我们才能成为皇后。总给人一种感觉,没有一点手艺,我们做不到皇后。我们不敢说,我们也不敢问!
[img]253484[/img]
当然,这不是北魏政治最值得吐槽的地方。北魏早期最大的政治特征是立子杀母的制度。
冯太后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北魏时期,一旦她的儿子被立为王子,她就无法摆脱被杀的命运。
冯太后深受拓跋军的喜爱,但她没有孩子。如果她作为女王生了一个儿子,她很可能会被封为太后,冯太后就不可能成为冯太后。
很难想象这是什么鬼!
根据主流历史观点,北魏为什么要立子杀母?在汉化的过程中,鲜卑人不知道如何继承甚至压制外戚,于是向汉武帝学习,最终开发了立子杀母的制度。
如今,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是立子杀母制度的始作俑者。
事实上,这是没有根据的。汉武帝最早立刘据为王子,并没有杀死卫子夫!但后来,当年轻的刘弗陵成为王子时,钩益夫人太年轻了。汉武帝担心“儿子少,母亲强壮”,并杀死了钩益夫人。
也就是说,汉武帝的“立子杀母”其实是以“少母壮”为前提的。北魏不仅制度化了立子杀母,还扩大了立子杀母。只要是立子,就不在乎是不是“少母壮”。
[img]253485[/img]
北魏时期的这一制度很可能是鲜卑人在汉化过程中走的弯路。鲜卑人是游牧民族,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摆脱外戚擅权的弊端,比中原传统政权更痛苦,手段更激烈。
这个不是冯太后亲生的儿子拓跋弘,两岁时就被拓跋军立为王子。十年后,拓跋军死后,将王位传给拓跋弘,尊重她为皇太后。
12岁的拓跋弘和24岁的冯太后是历史上幼稚的皇帝和皇太后的结合。
北魏时期的政权没有形成完全制度化的政治。大臣们有很大的权力。其中一个叫乙浑,试图扰乱政府,然后取而代之。拓跋弘年轻时自然什么都不懂。正是冯太后在危险面前无所畏惧,设计杀害了乙浑,稳定了政局。当然,他也获得了临朝听政的权力。
北魏自开国以来就制定了立子杀母的规则。然而,这是太后听政最频繁的朝代。冯太后绝对不是北魏第一个干政的太后,也不是最后一个。
临朝执政一年半后,拓跋弘的妃子生下了儿子拓跋宏,后来是孝文帝。冯太后非常高兴。为了抚养孙拓跋宏,她宣布由拓跋宏执政。
这时,拓跋弘逐渐长大,不想生活在冯太后的阴影下。他想摆脱冯太后的控制,压制冯太后曾经重用过的大臣。冯太后当时并不老。在承受巨大精神压力的同时,她也有身体上的放纵。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冯太后的私生活非常混乱,这可能与鲜卑文化有关!
冯太后最喜欢的人之一是李毅。他不仅迷人,而且多才多艺。冯太后让他担任首都尚书,但拓跋弘在亲政后杀死了李毅,这给母子俩造成了巨大的差距。
据《北史·后妃传》记载,献文帝杀李棋,太后不得意。在《魏书·文成文明皇后传》中,冯太后是一个:“太后多智多谋,猜忍,能做大事。杀人赏罚,决之俄顷”的人,这样的人不骄傲,但做事要多狠就多狠。
众所周知,清朝的顺治信佛几乎出家了。事实上,顺治最终并没有出家。当时拓跋弘崇尚佛教之学。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很迷信。与顺治相比,肯定比顺治好。当时拓跋弘差点逃进空门。
冯太后借此机会迫使拓跋弘退位,最后拓跋弘将王位给了只有五岁的王子拓跋弘。
可以合理地说,拓跋弘根本不是一个可以逃进空门的人。雅的根本不能闲着。也许历史学家不知道如何描述拓跋弘被迫退位,所以他编造了这句话!成为太上帝的拓跋弘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权力。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太上皇帝,拓跋弘比当皇帝时更勤奋。朝廷必须亲自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他根本不是厌倦国家政治、不热衷政治的皇帝。
甚至带兵打仗,南征北战,打败了北方柔和的进攻。
公元476年,冯太后发动政变。冯太后召集拓跋弘到宫殿后,他被士兵俘虏。他很快死在平城永安殿。历史上没有关于拓跋弘是如何死亡的记录,但当时的人们怀疑冯太后杀害了他。
从冯太后与拓跋宏的关系来看,冯太后应该是一个无道德、无辜、残忍的人物。然而,从冯太后与孝文帝拓跋宏的关系来看,似乎对冯太后的指责纯粹是猜测,而不是冯太后所做的。
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孝文帝成为了一位非常进步的皇帝。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北魏孝文帝的变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表明了冯太后的政治能力。
冯太后去世时,更是上演了一部祖母与孙子之间的慈爱剧。
据说冯太后死后,拓跋宏痛苦不已。他连续五天没有滴水。他以超高的规格埋葬了冯太后。为了表达对冯太后的孝顺,他还在冯太后旁边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死后埋在里面陪祖母。
可以说,在历史上,女性参政可以达到冯太后的水平,很少有人不被诽谤。从这个角度来看,冯太后的人性魅力光环依然存在。
为什么后人对杀子夺权为情夫报仇的冯太后评价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