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622年),齐县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
[img]253423[/img]
八年大业(612年),起义军扩大到数万人,声势浩大,屯在泰山下。隋齐郡通守张须陀因麻痹轻敌而被打败。王薄率军北渡黄河,被张须陀追到临沂击败。王薄被迫与孙宣雅、赫孝德等起义军会合,共达10多万人,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今章丘北)。张须陀率兵2万增援章丘城,再次击败起义军。此后,王薄率起义队前往山东中部地区。
唐武德两年(619年),王薄率众投奔宇文化,驻扎聊城。窦建德攻打聊城时,王薄开门引导窦军俘虏宇文化。同年降唐,被任命为齐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被敌人杀害。
隋朝邹平人王薄以民间歌谣的形式宣传号召群众,举起义旗,揭开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隋末,杨帝军国主义,三次出兵美丽,兵民死亡严重。土木工程大兴,兵役日重。每年,他们都会选择民间美女入宫。地方官员趁机崇拜,强迫民间女儿。此外,多年的旱涝灾害使人们无法生存。
611年(大业七年)秋,出身贫寒的铁匠王薄在长白山雕窝峪聚众起义。他写了一首歌说:“要抗兵,要抗选,家家户户都要收敛铁器,收敛铁做枪,昏君官杀光。”歌谣迅速传遍长白山,参与起义的人数增加到1万多人。
他又创作了《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事郎,纯红罗锦背裆,长矛肖侵天半,轮刀照耀太阳,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突然听到官兵来了,拿着刀向前走,比如辽东死了,斩头受伤了。”附近的贫困农民经常回来。不到一年,叛军就占领了山东的许多州县。
618年,王薄率部西行,从齐郡边境南下,转向鲁郡,引军渡河,与另一支起义军孙宣雅、郝孝德部会面,人数达到10多万。后南下围章丘城,被隋军主力张须陀打败。其余一度与孟让合军,后来由窦建德率领。
人物生平
王薄原本是隋朝齐县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北)的普通人。大业七年(611年)十二月,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人孟让齐兵反隋。他们占据了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交界处)作为基地,在齐县、济北县(今山东平阴、东阿)附近抢劫掠夺。王薄自称“知世郎”
与此同时,王薄创作了《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百姓拒绝出征高句丽,参加起义军。逃离征役者的百姓争相投奔王薄。
[img]253424[/img]
大业八年(612年),义军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声势浩大,驻扎在泰山下。
隋将张须陀带领郡兵在泰山下进攻王薄九年(613年)。王薄依靠自己突如其来的胜利,不作防备。张须陀率兵掩杀攻击,大败王薄兵众。王薄收集残部向北渡过黄河,张须陀在临沂追击王薄,再次击败王薄。王薄被迫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起义军会合,兵众达10多万人,再次南下攻打章丘(今山东章丘北)。张须陀率领步兵和骑兵增援章丘,打败了王薄等起义军。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王薄率众投奔反隋、杀杨迪皇帝的隋将宇文化,与宇文化一起守卫聊城。当时宇文化和窦建德不断对抗,宇文化和大败退保聊城。窦建德军包围聊城,王薄趁机投靠窦建德,开门带窦建德军进城,活捉宇文化。同年3月11日,王薄投降唐朝。4月,唐高祖任命王薄为齐州总管。
九月,武德四年(621年),王薄劝说青、莱、密等州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王薄跟随唐宋总管盛彦师率军攻打须昌,向潭州征兵军粮;由于与王薄的矛盾,潭州刺史李一满关闭了粮仓,不给军粮。盛彦师在须昌投降时逮捕了李一满,并被关进了齐州监狱。唐高祖下令释放李一满。朝中下达诏令的使者还没到齐州,李义满忧愤不安,已经死在狱中。3月17日晚,李义满的侄子李武意抓住王薄,杀了王薄。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介绍,降唐后王薄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