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说到忽必烈
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王位,导致大蒙古分裂。四大汗国相继脱离忽必烈的统治范围,然后忽必烈继续南征北战。最后,公元1279年,南宋政权最后一位小皇帝跳海自杀后,元朝统一了中原的全境。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做了很多改革,但有一个习惯一直保持不变,他绝对不敢碰那个东西,那就是杀狗吃狗肉。
为什么蒙古人不吃狗肉?这背后实际上涉及到两种文化差异,即草原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差异。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为什么中原人吃狗肉。
中原人杀狗吃狗肉历史悠久,历史书记载较早。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肉是分级的,狗肉不优雅,长期属于低食物,所谓的“挂羊头卖狗肉”,就是这个事实。
[img]253392[/img]
狗肉是一种便宜的食物,在古代,屠狗也是一种低等级的职业。
《淮阴侯列传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落魄贵族韩信羞于与出身卑微的西汉建国英雄作战。曾经拜访屠狗出身的樊禺,樊禺受宠若惊,跪下迎接他。然而,韩信出门后笑着说,他“和他在一起”!
事实上,刘邦也喜欢吃狗肉,他的连襟樊羲是杀狗的。
《水浒传》中也有一个故事,说鲁志深在五台山下问店家要牛肉吃,但店家没有。鲁志深发现店里煮狗。店家解释说“怕你是和尚,不吃狗肉”,说明狗肉比牛肉更有市场气息。
由此可见,无论是杀狗吃狗肉,还是以屠狗为职业,似乎都很难登上优雅的殿堂。聂政、荆轲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剑客都记载了与狗肉有关的事情。荆轲在燕都市场与屠狗人一起喝酒唱歌。
到了明朝,也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每一代人都屠狗,大多数人都是学者”。这两句话是明代诗人曹学泉的著名对联。大概意思是忠诚的人大多是从事卑微职业的普通人,而有知识的人往往会做违背良心、背弃友谊的事情。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事实上,古代中原人吃狗肉也与古代食物的缺乏有关。在古代,饥荒者几乎饿死了这种自然灾害和那种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蝗灾等。当然,他们可以吃任何他们拥有的东西。此外,狗是相对便宜的肉。与其他马、驴、猪、黄牛、山羊、羊和其他动物相比,它们似乎是“无用的”,所以“无用的”和便宜的狗被大量的屠宰来源供应给底层人民。毕竟,他们可能买不起羊肉和牛肉。
中原人吃狗肉看似简单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可以窥探古代社会结构的变化,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些深层次特征。
说完为什么中原人吃狗肉,为什么游牧民族不吃狗肉。
刚才说狗“无用”主要是指狗不能耕牛,不能骑马,比牛羊肉便宜,难以登上优雅的大厅。
[img]253393[/img]
但事实上,狗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作为一种动物,它扮演着无与伦比的角色。根据不同的需要,狗可以狩猎、放牧、警卫、跟踪、陪伴(宠物或导盲等)。
据说狗实际上对人类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以游牧为主的蒙古人来说。他们主要依靠狩猎和游牧在草原上生存,这与狗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狗也是看守羊群的卫士,是寻找猎物的哨兵。此外,狗非常精神,经常可以在雪中找到失去的羔羊或迷路的猎人,不仅可以拯救生命,而且可以成为牧羊人不可或缺的伙伴,所以狗在草原上的地位非常高。
即使蒙古进入中原,忽必烈成为皇帝,他仍然不敢吃狗肉,更不用说吃狗肉了。甚至严格禁止打狗和骂狗。直到蒙古被朱元璋打败,他们的饮食习惯才改变。
后来清朝人也避免杀狗,吃狗肉,用狗皮,不戴狗皮帽。满族人受蒙古影响更大,更像游牧文明。狗是不可或缺的“助手”。冬天用狗拉犁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所以满族人有敬犬的习俗。他们通常小心翼翼地养狗,埋葬狗。他们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床垫。当外国人戴狗皮帽时,主人会不高兴。
但现在狗肉火锅无处不在,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吃狗肉,吃得很开心,有些人甚至偷别人的狗吃。忽必烈不敢碰的事情,现在很多人经常做。
你知道忽必烈唯一不碰的东西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