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12世16帝,国佐276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朝代。而且,16位皇帝也是个性鲜明的人。可以说,每个皇帝在“皇帝”职业之外的表现都是相当个性化的。与一些朝代皇帝不同,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一样的,这让人们看到了过去皇帝的另一面。
在这16位皇帝中,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相当矛盾和传奇的人。他的矛盾在于他这辈子有两个污点是抹不掉的。
第一,冤杀了对明朝有再造之恩,力挽狂澜,抵御瓦拉军队,保卫北京,使明朝没有南迁,提前成为南明的伟大英雄于谦。二是重用太监王振,使王振成为明朝太监专权第一人,在王振的鼓励下,王振被允许随意指挥,导致土木堡的变化,使明朝几乎成为短命王朝。
[img]252932[/img]
然而,除了这两个污点,明英宗也做出了相当人性化的决定。也就是临终前,他向王子朱建深解释说,他废除了残酷的宫妃殉葬制度,不允许后人再有这样的事情。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相当仁慈的。
此外,早在复辟的那一年,明英宗还释放了被禁多年的建文皇帝朱云文的儿子朱文圭,并给予他“听凤阳的话,结婚自便”的恩惠。有20个人和10多个妾。
这表明英宗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他作为古代皇帝有着无情的一面。例如,出于政治目的,他杀害了功臣于谦。有皇帝昏昏欲睡的一面,比如重用太监王震。但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废除殉葬制度,释放普通人。
明英宗的传奇色彩在于,明英宗在土木堡的变化中首先被瓦拉俘虏。在中国历史上,被北方游牧民族俘虏的皇帝基本上结束得很惨。例如,宋朝的徽秦皇帝,虽然明英宗被俘后处境不好,但他不会被折磨到死亡,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后来,瓦拉的待遇还可以。
被俘一年后,明英宗被迎回中国。虽然明英宗回国后被架空,但他在南宫住了七年,因为太上皇被软禁。然而,七年后,一场夺门的变化顺利复辟,再次来到世界各地,改元为“天顺”,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两年历史的皇帝。
可以说,英宗的一生是一个传奇的一生,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比开国皇帝都有的要好。
[img]252933[/img]
所以今天,宋安谈到了一个与明英宗命运密切相关的人,那就是太监王震。作为土木堡变革的罪魁祸首,虽然他死于这场大变革,但明英宗复辟后如何评价和定义王震?
其实说起来也很讽刺。复辟后,明英宗不认为王震错了,而是将王震定义为正面人物,是祭祀和祠堂,极具讽刺意味。
可以说,虽然太监王震因为土木堡的变化而臭了一万年,但在某种程度上,他终于赢了。他的学生明英宗并不认为他有罪,而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从老师的角度来看,王震真的很成功。
先说说王震是怎么死的。根据《明史纪事本末》,王震被护卫将军范忠锤死,可以说很受欢迎,这也是现在流行的说法。
但也有一种说法,根据《本传》记载,王震死于乱军。
当然,无论如何,王震确实死于土木堡之变的惊天大变,也是这场大变的罪魁祸首。
但明英宗复辟后,王振被认为是无辜的,而且有功。
据《明史》记载,复辟当年10月,明英宗立祠说:「旌忠」”。
《纲目三编》中的记载更为详细,当明英宗为王振赐祭祠时,有人反对,认为王振是“敌用者”。
明英宗很生气,说:“振死难我亲见”。这意味着自己作证王振是无辜的,还会说这些话的人贬官。
[img]252934[/img]
明英宗追念王振,后复其官,刻香木为振形,招魂以葬。建祠祭,赐额称“景忠”。
也就是说,英宗不仅认为王震是无辜的,而且还恢复了他的官职。这是一个祭祀和一个祠堂。对他来说太难忘了。
由此可见,明代太监专权第一人王震,虽然土木堡变了几千年,但太监的职业生涯却极度失败。但是他的教师生涯还是很不错的。作为明英宗的启蒙老师,能让学生如此信任和思考他,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明英宗为什么这么做?也许是他心中的仁慈,认为他的老师不是那么邪恶的人。
这也表明他不是一个困惑的人。他知道,虽然王震是土木堡变革的罪魁祸首,但如果他不纵容王震或困惑,他怎么会造成如此大的灾难呢。归根结底,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皇帝不负责任。虽然王震的责任很大,但明英宗的责任并不小。明英宗也知道王震为他承担所有罪行的意思,他永远不会忘记。
王震是土木堡变革的罪魁祸首。他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