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康熙和胤仁,
康熙常被称为千古一帝,但他一生中犯了很多错误,其中在储存问题上犯了很大的错误!
康熙皇帝8岁继位,69岁去世,在位61年。他实际上是乾隆以外第二长的皇帝。
也许你对60年的执政没有任何概念。我会给你一个比较。中国统一王朝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只有十多年。康熙的执政时间可以跨越其他王朝的四五代皇帝。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很害怕!
皇帝执政太久会有问题,王子失去了希望!
[img]251217[/img]
(康熙挡住了王子的上进路)
康熙的王子尹仁出生于康熙20岁。康熙执政后期,王子已经30多岁了,他的父亲仍然步履蹒跚,没有西游的迹象。王子能不烦吗?
[img]251218[/img]
(太子胤仁)
康熙没有处理好与王子的关系。相反,他担心王子会夺取自己的权利,甚至猜测王子会伤害自己。他坚持说,在巡游热河期间,王子躺在帐篷外窥视,并试图杀死他的父亲和君主。
于是以此为借口,再次搜索了王子平时的一些小把柄,废除了当了30多年王子的胤仁。
自古以来,废立储君就是一件大事,康熙废除胤仁后,康熙的其他儿子都坐不住了,夺权大战彻底开始。
为此,康熙担心手足相残,后来又因为各种对胤仁的思念而复位了胤仁。他希望胤仁能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平息皇子之间的争夺。
然而,尹仁的复位彻底消除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所以康熙在复立后不久就废除了尹仁,并将其圈起来。
在二次废除太子之后,康熙筋疲力尽,不再拥抱太子,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了九子夺冠的悲剧。
对此,一些文章解释说,康熙不立王子是为了保护他心目中的继承人,防止他走后尘。但这种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毫无根据。
事实上,正是康熙本人压制和排斥王子。他太看重权力,没有处理好与王子的关系。他不再设立王子,以避免新王子与他夺取权力。他的初衷始终是维护他的皇权。
事实上,康熙有这个想法并不过分。毕竟,皇权下没有父子,也没有人愿意放下自己的权力。然而,康熙的所作所为给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此他可能死于死亡。
康熙的死有点奇怪。他死后,雍正没有立即公布传位诏书,而是在登基几天后将康熙的遗诏公之于众,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康熙死后应立即公布遗诏是正常的。然而,雍正却拿不到遗诏,等了好几天才亮出来。康熙遗诏的真伪一直受到质疑。
PS:在这里,我们不应该担心“十四王子”和“四王子”的梗。整个康熙遗诏可能是假的。更不用说满文版的遗诏不能伪造了,这个“十四王子”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十四王子”。
雍正继位后,他以清东陵风水不好为由,跑到200多公里外建了一座清西陵。小偷的内疚太明显了。如果你没有篡位,你为什么不想埋葬你的父亲呢?
至于风水不好的借口,真的很难说服公众。后来乾隆、咸丰、同治都埋在清东陵,清东陵有些是风水宝地。
[img]251219[/img]
(清东陵和清西陵相隔一个北京)
一般来说,康熙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否则他不会冒着满朝文武和孝庄的反对强行削藩。按照孝庄的意思,只要康熙再等几年,吴三桂老死了,撤藩就容易多了。
然而,康熙一刻也不想再等了。他不得不强行削藩,最终导致三藩之乱。这件事清楚地反映了康熙权力的独立性格。
取消太子胤仁也威胁到了自己。从那以后,康熙吸取了教育,不再立太子,以防止新太子继续威胁自己。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四儿子胤祯就是这样一个狠角色,直接把自己送到了西方。
在康熙废太子之后,儿子发生了争执 为什么康熙看着他们互相争斗,没有再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