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时期,在京城孔庙的大成殿里,有一尊孔子雕像供后人参拜。但突然有一天,嘉靖皇帝下达了他的圣旨,宣布他将雕像改为木制品牌。嘉靖皇帝的意图是什么?这种做法反映了皇帝自己的智慧是什么?如果你想知道,让我们为你揭开秘密: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孔子创造了私人讲座的风格,倡导“仁、义、礼、智、信”的理念,树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据说孔子已经在这个国家旅行了13年,并把他的想法传遍了世界各地。门下有3000名弟子和72名圣人。
[img]249890[/img]
自汉代以来,独尊儒家风格开始盛行,孔子也被誉为“天纵之圣”。后人多称之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圣人的思想贯穿于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其儒家思想也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
明代嘉靖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千座孔子庙,尤其是京城孔庙。京城孔庙建于14世纪元代,其主要建筑大成殿是祭拜孔子的主要场所。当时朝廷每年都会举行两次大规模祭拜孔子的仪式,定在仲春初丁日和仲秋初丁日,被称为“丁祭”。然而,有趣的是,嘉靖皇帝在崇拜孔子后,对大成殿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修复的结果是大成殿内的孔子雕像被故意用木制品牌取代。如果你想知道这件事,你仍然需要从孔子的肖像开始。
中国古人最重要的礼仪。孔子被尊为“永恒的圣人”,自然享受着民族的慷慨待遇。对孔子圣人的尊重,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信仰。经过2000多年的宣传,孔子的形象逐渐神化。
嘉靖皇帝修复大成殿的主要目的是重塑孔子的金身,宣传孔子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作为皇帝对圣人的钦佩。嘉靖皇帝对大成殿的孔子雕像形象相当不满,认为它“有形无神”,不能反映一代圣人的精神,然后宣布召集全国熟练工匠为孔子雕像制定合适的形象。
[img]249891[/img]
皇帝的诏令传遍全国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匠们开始雕刻孔子像,并将其漆成衣服运到首都。不到一个月,京城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0尊孔子像。这些孔子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唐代吴道子画的《孔子行教像先师》,有的用南宋画家马源的《孔子像》雕刻,甚至当代的《孔子燕居像》也被刻画出来,简直构成了一幅“孔子千面图”。
一开始,嘉靖皇帝已经与官员制定了选择计划,即所有的雕像都集中在一起,以“形状”、“神”、以“衣服”为品尝标准,找出一尊大家都认可的孔子雕像。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大臣选拔后,嘉靖皇帝亲自选拔,却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孔子至圣先师”的真实形象。
古籍中描绘的孔子先圣形象相当笼统。《史记》记载:“(孔子)出生在魏顶,所以因为叫丘云”,意思是孔子出生时头顶隆起很大,类似于古代神话中“寿星”头部的形象。在山东曲阜孔子故乡的传说中,有一种说法是孔子“七出”,即牙齿突出、嘴唇突出、鼻子突出、耳朵大、眼睛突出。如何让后人推断出这些记录的真实外表?即使是现代刑事调查领域的专业面部肖像师也需要足够的面部特征来描述嫌疑人的肖像,更不用说古代民间雕塑工匠了?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千个工匠手中,也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表情、外表和衣着的孔子雕像。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主观判断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嘉靖皇帝立刻感到头疼。毕竟,虽然他是皇帝,但他不能随意定义孔子先贤的真实形象。因此,他只能提出一种妥协的方法,即彻底更换孔子雕像,更换木制品牌。
[img]249892[/img]
这样,大成殿孔子的“形象”就真正规定了,避免了外国工匠受到大成殿孔子雕像的影响,雕刻出不伦不类的孔子雕像,抹黑了朝廷和孔子圣人。毕竟,随机雕刻孔子圣人的雕像属于侮辱圣人的罪行。当然,嘉靖皇帝应该把这种不正之风扼杀在源头上。否则,大成殿作为国家标志性的孔庙圣地,也将受到朝廷和民间的讨论。
不得不说,嘉靖皇帝的做法是被“逼”出来的,但也说明了皇帝自己的智慧。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中,他勇敢地对“假孔子像”说“不”,第一次用皇权挑战传统观念,既保护了孔圣人的面子,又维护了皇室的至高无上的尊严。
为什么嘉靖皇帝要用木牌代替大成殿的孔子像?他的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