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杨荣,明朝[三杨]之一,他的一生是什么?

接下来,杨荣听讲他的一些故事。

他是大明朝最顺利的官员。他一生只升职,被奖励,从不贬低,从不被锦衣卫挑毛病,从不下诏。

他是明朝的军事战略家和边防规划师。朝廷将与北方的蒙古人作战,皇帝总是带他去;当地有强盗叛乱,总是找他来解决。

伴君如伴虎,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他总能让皇帝高兴地接受他的建议。与此同时,他还在朝鲜一个军事部门当官。他害怕皇帝生气,自杀了。

他是明朝最著名的三驾马车“三杨”之一杨荣。

[img]248831[/img]

杨荣的事业不得不从朱迪在靖难之战中进入南京开始。历史的巨大变化对一些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年轻的杨荣抓住了这个机会。

建文四年(1402),朱迪赶走侄子朱允文,自豪地骑马进入南京,直奔皇宫。毕竟皇帝的宝座可以降服任何骄傲的人。突然,有人冲了出来,拦住正在骑马的朱棣,说:“殿下是先拜太祖陵,还是先即位?朱棣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了,马上转马头去拜访太祖陵。若朱棣先即位,就坐实了朱棣篡权的传闻,朱棣的政权就不合法了。

这个人是30岁的杨荣。他的战略眼光让朱迪对他另眼相看,从此被重用。

[img]248832[/img]

宋朝以来,武将不受重视,但边境少数民族的力量却异军突起,边境不安,战争频繁。大量文人承担了武将的责任,带兵打仗成为常态。明朝也是如此。名将不多,职位也不高。文人出征,带兵打仗成了历史上的亮色。

杨荣从小聪明机警,善于谋断,分析能力强。朱棣刚即位的那一年,一天晚上,他收到了宁夏的报道,说宁夏被外敌包围,需要朝廷的紧急情况。当时文渊阁值班的七个人,只有杨荣一个人在阁内工作。朱迪把宁夏的奏折递给杨荣看,征求他的意见。杨荣想了想,对朱迪说:“宁夏的城墙很坚固,每个人都很擅长战斗。这个节奏已经发行了十多天了。我相信宁夏的围攻已经解决了,朝廷不需要派兵。果然,到了半夜,朱棣就收到了宁夏之围已解的奏折。朱棣对杨荣的谋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给予了极大的赞赏。

事实上,杨荣如此强大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在他的博览会、强烈的记忆和日常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他从不错过任何学习和积累的机会。永乐五年(1407),朱迪派杨荣到甘肃管理军事。当时甘肃、宁夏等地都是朝廷对抗蒙元残余势力的前线,局势一直紧张。在去甘肃的路上,杨荣并没有闲着。“观察山川情况,观察军民,阅读城堡”完全是军事战略家所做的:考察山川地理、军民人口、防御城堡等。,掌握天、地、人的情况。到宁夏后,复杂复杂的军事处理很快就完成了。回来后,一路向朱迪报告情况。朱棣常年在北方作战,他明白这份报告的重要性。杨荣最初被派去解决宁夏的军事问题。出乎意料的是,杨荣不仅顺利有效地解决了宁夏的军事问题,而且还提供了如此重要的军事报告。这才是真正的大臣。朱棣大悦,亲自切西瓜给杨荣吃。

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朱迪北征,每次都带着杨荣。作为他最信任的智囊团,他和杨荣商量一切,每次都满意地回来。在最后一次北征中,阿鲁台再次无影无踪,大军陷入困境,军中粮草短缺,朱迪也病重。朱迪问大臣:“是继续北征还是回北京?诸大臣们一直都知道朱棣独断专行,一言不合,就是脾气暴躁,所以都低着头,一副恭顺谨慎的样子,不敢回答。杨荣站起来,冷静下来,说应该是班师,然后一个个讲讲班师的原因。朱迪经常点头,然后宣布班主任。

[img]248833[/img]

杨荣也是一个感恩、讲方法、讲忠诚的人。

建文第一年(1399年),户部侍郎夏原吉来到福建视学。他遇到了杨荣,向同学们讲解孟子里的养气章。他非常欣赏杨荣,杨荣也非常感动。从此,他把对夏原吉的感激记在心里。同年,杨荣乡考了第一名。

朱迪想再次北征,永乐十九年(1421)。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都觉得目前民生艰难,国力不足,不宜出兵。朱棣召见方宾,问他出征的意见。方宾尽力说不。朱迪很不高兴,召见夏原吉询问边防储备情况。夏原吉说,连年出兵,军马储备损失十分之八九,再加上灾荒不断,现在是内外交困。朱棣继续召见吴中。吴中也反对出兵。朱迪勃然大怒,将夏原吉下狱,派人抄夏原吉的家;方宾害怕自杀。此时朱棣似乎疯狂发作,继续整顿文官集团,许多人相继被关进监狱。夏原吉也有被杀的危险。朝中官员只能面面相觑,不敢说话。杨荣挺身而出,面对朱迪,例如夏原吉的功劳。朱迪终于放了夏原吉一马,没有判他死罪。据说朱迪在最后一次北征返程中驻扎在榆木川,临死前说夏原吉爱我。

杨荣是一个训诫方法的人,不像古大臣那样硬刚君主,让君主很丢脸。杨荣从不硬刚朱迪。他说:“侍奉君主是一种礼仪,有一种方法可以向君主提出建议。如果我的性格刚直,让君王生气,惹麻烦,我坚决不做。当时著名大臣李时勉得以不死,都御史刘观被免守边,都是杨荣劝朱棣的结果。杨荣善于抓住朱迪的小心思,每次都谈到朱迪的心。朱迪很有尊严,脾气暴躁,和大臣讨论的时候,事情往往无法决定,所以经常生气。但杨荣一到,朱棣就很高兴,“常为姬颜,事亦遂决”。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但杨荣却很忠诚,同事落难时勇敢救援。有一次,朱棣北征,行军速度很快。这对一群随行的文人官员来说很痛苦,他们骑得很慢。大军经过凌霄峰时,内阁三大臣金幼孜、胡光、杨荣、工部侍郎金纯落在大军后面。那是初春,天气寒冷,身上没有食物,必须尽快找到大部队才能吃饭,鞑靼人到处出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金幼孜不堪颠簸,立刻摔了下来。胡光、金纯都不看一眼,继续催马赶路。杨荣下马,把金幼孜扶上马,陪他一起走,一路上多次帮助金幼孜。后来朱迪知道了这件事,朱迪更信任杨荣。

[img]248834[/img]

杨荣的职业生涯是从建文四二年(1400年)开始的,到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建文帝朱允文时: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迪时: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担任首辅;明仁宗朱高炽时:拜太子少傅、金身殿大学士、兼职部尚书;明宣宗朱瞻基时:晋升少傅;明英宗朱祁镇时:晋升少师。正统五年(1400)病逝,70岁,赠光禄医生、左柱国、太师、文敏。

这样的职业简历看起来很完美,但“文敏”的头衔似乎暴露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这应该是古人相当苛刻的道德标准。杨荣也是一个非正式的人,经常打电话给朋友和客人,偶尔收受一点贿赂。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气质。


杨荣,明朝[三杨]之一,他的一生是什么?杨荣,明朝[三杨]之一,他的一生是什么?

,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