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自然是第一位的,在唐代,无数的诗人才华横溢。说到唐代诗歌发展的支柱,首当其冲的是李白和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和豪放派的代表。一个是忧国忧民、现实主义的宗师。这两个人的诗可谓是支撑唐代诗歌领域的半边天。假如这两个人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鼻祖,那晚唐时期的大家,李商隐就是后起之秀。但这一代诗人的一生却极其糟糕。
01
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整个家庭对他的到来非常高兴。他的父亲李思对他寄予厚望,给他取名“商隐”。子义山希望他将来能像秦汉的隐士“商山四豪”一样,德才兼备,名利无止境。然而,天上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风雨,在他九岁的时候,这一切的美好开始支离破碎。他尊敬的父亲去世了,只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年轻的李商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开始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img]247467[/img]
02
在《上崔华州书》中,他说:“五年念诗书,七年弄笔砚”,这是他年轻但身上的重任。为了生存,他“占数东甸,懒书贩捣”给别人抄书,年纪轻轻就领略了许多世界的寒冷和人间的苦难。幸运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幸运的是,他还有一个知识渊博的表弟,所以他渴望在白天工作,晚上和表弟一起学习。之后,他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为了给儿子令狐积蓄人才,于是安排李商隐在他门下当幕僚。令狐楚致力于教李商隐很多知识,并带他参加各种宴会来增加他的知识。最后,在令狐的帮助下,在公元837年高中进士。
登科进士后,按理说是平步青云,未来仕途将前途无量。然而,李商隐却在婚姻中站错了队,无意中冒犯了他的老师令狐一家。李商隐初露头角后,就被当地官员王茂元看重,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但李商隐不知道自己的婚姻让自己陷入了两党之争的漩涡。当时朝野有两个党派:“牛李”,令狐一家是牛党,王莽元属于李党。李商隐的举动是背信弃主,这是对世人的极大反抗。国学大师陈寅恪说:“李商隐本该永远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如果不站错队,不仅可以得到晋升的机会,还可以报答令狐一家的恩情。可想而知,李商隐此举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img]247468[/img]
03
公元839年,李商隐参加了官员部门的选拔考试。他的文章无可挑剔,但当时掌握权力的令狐狸否认了他的文章,说:“这个人受不了”。最后,他只得了九品芝麻官当。因此,党争又被排挤外调为弘农尉,在职人民平反冤情,得罪上司,于是无奈地失去了工作。在这里职场失意的他便感慨道:“四海无归,九族无可依靠的亲人……生活贫穷,闻闻所无。”
唐武宗继位后,李党领导李德被提拔为宰相,因此李商隐有机会重返京都为官。然而,母亲去世后,作为一种传统,她必须孝顺三年。谁想,回到京都后,天又变了,他站在牛党的倒台上,他平步惊云的机会又错过了,于是无奈之下,他去恳求前恩主令狐给他帮助,但令狐决定不再帮助他。为了生存,他便一个接一个地走向幕府,这里的困难就是一个“愁”字可以道尽。他在秋夜的雨声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等佳作表达了对妻儿的思念。
仕途难酬,充满苦难,此时更让李商隐绝望的是妻子的去世。
马不停蹄地冲过去后,连妻子最后一面都没见过。这种悲伤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于是他写道:“我记得前年春天,我没有说话,也没有悲伤。回来不见了,锦瑟长于人”悼念妻子。在不断的打击下,李商隐继续走上为生活奔波的道路。当我看到夕阳时,我叹了口气:“夕阳是无限美好的,只是接近黄昏”,以此来表达我对时间流逝、中年困难的悲伤,我的生活是困难的,没有壮丽的光明即将过去,生活中无尽的遗憾很难说,对自己的生活无力的悲伤。写下“锦瑟无端午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结语
李商隐的一生,真的是“苦恨霜鬓”。小时候父亲早逝。中年时,他陷入了党派之争,使自己陷入了极度尴尬的境地。母亲和妻子的去世使他的生活更糟。仕途不遇,生活不顺利,一生辛辛苦苦,却一无所获。最后一腔才华只有诗可寄。
晚唐有名诗人,揭秘李商隐的人生有多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