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1339-138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是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和谋臣。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去世。他的父亲李贞带他到乱军中,多次濒临死亡。两年后,我在滁州见到了我的叔叔朱元璋。当朱元璋看到李文忠时,他非常喜欢他,所以他把他当作养子,跟随他的姓朱。
19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勇敢善战。朱元璋非常喜欢李文忠,经常派他监督军队与将军一起出征。文忠转战战场,官到荣禄医生,浙江省平章事,复姓李。
[img]246689[/img]
明朝成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征服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被授予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命令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和国子监管(中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死于“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排名第三。埋葬钟山。
继承曹国公爵位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人物经历
家世背景
李文忠的祖先几代人都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李文忠的父亲李震搬到了濠州(今凤阳县)的东乡。李震很友好。他娶了朱元璋的妹妹朱(明朝成立后,被封为曹国长公主)为妻[4],1339年生了孩子(李文忠)。
朱元璋小时候,亲戚都很穷,只有李贞家还能吃饱饭,经常帮助朱元璋,朱元璋对李贞家特别亲密。
保儿12岁时(1350年),他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灾难并不单行,瘟疫再次流行起来。他家村里有200多人,十有八九死了,保儿的母亲也死了。保儿的父亲李珍捐了钱,杀了牛和猪,给村民们吃饭,并看着村民们互相帮助。不久,随机士兵入境,李珍不得不带着保儿去淮东避难。
1352年农历十一月(至正十二年),李贞听说保儿的叔叔朱元璋在滁州,当了郭子兴的将军,就去投奔了。当兵荒马乱的时候,保儿的父子睡在风中,几次濒临死亡。经过一个月的辗转反侧,我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到达滁州,见到了朱元璋。
保儿看到叔叔朱元璋,想到死去的母亲,扑在叔叔怀里哭。朱元璋悲喜交集,安慰保儿说:“侄子看到叔叔就像看到母亲一样。你已经来找你叔叔了,你将来会依靠你的生活。我觉得你还不如和我改姓朱!”保儿点头同意,从此改名为朱。
朱元璋还邀请范祖乾和胡翰担任朱文忠(李文忠)的老师。朱文忠读书聪明,学东西就像以前学过一样。他懂经义,能诗善歌。
年少从戎
1357年(17年前),19岁的朱文忠(李文忠)带领朱元璋的亲军作为舍人支援池州。他在第一次战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击败了池州的赵普胜士兵,攻占了青阳、石头、太平和京德四个县。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文忠与邓愈、胡大海一起从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晋升为亲军指挥,守卫建德,收降苗帅杨的老部3万余人。
不久,邓愈搬到江西,朱文忠和胡大海占领了诸暨。张士诚入侵严州,朱文忠率领军队抵御东门,派将军出小北门,抄袭小路攻击敌人后路,两军攻击,打破了张士诚。一个月后,张士诚再次进攻,朱文忠在海滩上击败敌人,征服了水。
[img]246690[/img]
张士诚派将领占领三溪,朱文忠率领军队击败他。斩首陆元帅,焚烧敌人。张士诚再也不敢窥视严州了。朱文忠的官职晋升为“同行枢密院事”。
胡大海俘虏了陈友谅的下属李明道和王汉二,送到朱文忠处。朱文忠释放他们,礼貌地对待他们,并命令他们招募建昌守将王溥和王溥投降。
平定江南
苗兵1362年(至正22年)在金华发动叛变,杀害胡大海。朱文忠派将领打走苗兵将领,亲自安抚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死耿再成。朱文忠派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朱文忠被授予浙东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同年,张士诚手下的十万军队猛攻诸全,守将谢再兴告急,朱文忠派同司胡德济去救援。
谢再兴再次要求增兵,但朱文忠因兵少而无法派出援兵。就在这时,朱元璋命令邵荣讨伐处州乱军,朱文忠威胁徐右成和邵平章将带领军队立即帮助他们。张士成军得知,他非常害怕,试图在晚上逃跑。半夜,胡德济和谢再兴率领敢死队开门突袭,击败了张士成军,从而挽救了一切。
1363年(直到23年),谢再兴在张士诚背叛,带领军队入侵东阳。朱文忠和胡深在义乌作战,带领千名骑兵横突敌阵,大败谢再兴。不久,朱文忠采取了胡深的策略,在离诸全50英里的地方建了另一座城市,与诸全作战。张士诚派司徒李伯生率领16万军队进攻,但未能征服。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