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你听过黄景仁的故事吗?
唐诗宋词名声如此之大,以至于后世很多人只听说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然而,自汉字诞生以来,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唐诗宋词的成就在古今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朝代的诗歌都有自己的魅力。
[img]245849[/img]
清代诗歌融合了前朝各代的伟大成就,律诗工整博雅,绝句清新意味深长。纵观整个古代文学史,也值得称赞。与此同时,几百年来,满清王朝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大师,如钱谦益、吴伟业、袁枚和龚自珍。当然,最令人遗憾的天才诗人黄仲则。
黄仲则,名景仁,字汉勇,一字钟则,江苏武进县人,据说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读者看到这个介绍可能很奇怪,但他们一定很熟悉“无用是学者”。这首诗来自黄仲则的杂感。他和清代诗人纳兰容若一样有才华,但英年早逝。
黄仲有很多头衔“天才诗人”、“清代李白”、“李商隐的继承人”,但这些虚名只在他死后才流传。在他死前,他可以说是贫穷和流离失所。黄仲的生活经常反映在他的《两当轩集》中。们摘下一首绝句来分析他的诗。
《别老母》的帷幕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眼泪枯萎。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没有。
第一句话:第一句话是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存在,但黄仲的离别却极其悲伤。他很有才华,但他反复尝试,到处碰壁。他家很穷,甚至付不起房租。他只能不断地出去为当地官员争取生活费。
黄仲早年失去了父亲,哥哥去世了,孤独,现在母亲老了,儿子不能孝顺,真的很羞愧和无助,他只能忍受悲伤,告别母亲。
[img]245850[/img]
第二句话:可怜的世界父母的心,黄仲的母亲从不责怪他的儿子,即使儿子穷,家庭债务,但她知道儿子有多好,孩子试图排名第一,得到武进县长和常州政府的欣赏,黄仲缺乏的只是一个机会。
年迈的母亲只是担心儿子的病情,而黄仲只有30多岁,病得很重。现在她不得不远离河梁谋生。她怎么能不让家里的老母亲担心呢。第二句话只有七个字,就把老母亲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发”、“眼泪枯萎了”。看完之后,一个蹒跚而行的白发老人不自觉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拿着门框,不情愿地看着他的儿子向自己告别。眼泪已经流尽了。
第三句:
这句话一转,镜头就转向了环境。黄仲不情愿地回首往事。抬头一看,天空中的风雪在黑暗的夜晚是悲惨的。柴门、风雪、夜晚最能衬托出悲惨的气氛,更不用说一个病重的儿子和一位年迈的母亲的离别了。
第四句话:黄仲转身的时候,应该已经泪流满面了。他真的很想问,妈妈,你冷吗?你有什么想吃的吗?但是你想做什么呢?然而,他不能问。他连最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他能指望更多吗?他只能把这些关心埋在心里,走向远方。
黄仲拖着病,慢慢地向前走,看着天空中的雪,不禁叹了口气:此时有一个儿子,最好不要,至少没有他这个“无用”的儿子,老人也不那么担心。如果他偶尔离开,他怎么能发出如此沉重的叹息,这一定是长期的流浪,会让黄仲产生无尽的内疚。
[img]245851[/img]
天才诗人的去世
如果不是责任和生活,谁不想孝顺父母,享受家庭,有多少人喜欢在严重的疾病,在风雪之夜,远离家乡。黄仲的一首诗来自于对生活的无助,他的无助也是清朝人民的无助。
当清代文人充满赞美康熙乾隆的和平繁荣时,只有黄仲为人民发出不公正的呼啸,揭露了“康乾繁荣时期”所掩盖的黑暗。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黄仲不被欣赏,但这就是黄仲的伟大。
最后,在乾隆四十六年,陕西巡抚欣赏黄仲则的才华,资助他为县城补官,但他需要等待空缺。乾隆四十八年,债主逼着黄仲再次带病去找朋友,想赚点钱还债。不可预测的是,这次出门就是告别。
[img]245852[/img]
同年4月25日,黄仲在河东盐运沈业富家中因病去世,35岁。他最好的朋友洪亮吉听说后,如果被雷击,星夜疾驰,千里迢迢来到沈业富家。洪亮吉到达后,他看着朋友的尸体,泪流满面:他发现他的朋友黄仲身边连一件严肃的衣服都没有,都被他卖掉去看医生了。
带着巨大的悲痛,洪亮吉为黄仲定居下来。后来,他收集了黄仲则的诗,并编写并出版了《两当轩集》。诗集出版后,在整个文坛引起轰动。后来的诗人都称赞黄仲则的诗歌。
包世臣说:“乾隆六十年间,诗人推为第一”。延君寿道:“它真的可以直接闯入太白堂奥,东坡之后,很少有比赛。”。
后人对黄仲的赞美,如果记录下来,可以写一本书,风月多么认为黄仲能听到这些赞美来肯定他的才华,多么想对他说:先生,你不是无用的,你是清朝最好的诗人。
黄景仁一生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此时有子不如无子]这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