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谈谈朱高炽的故事。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6年,共传播了16位皇帝,他们也非常强大。说到明朝的皇帝,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很奇怪,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与其他皇帝不同。
比如胖皇帝朱高炽,他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很多人觉得奇怪,一年能做什么,怎么会这样?
有人说朱高炽虽然在位一年,但作为太子监国时间却很长,这完全可以看出朱高炽的执政。
然而,王子不同于皇帝。虽然朱高炽的性格和行为可以在这么长时间内看到,但监国毕竟是临时的。朱高炽作为王子已经20年了,但大多数时候,朱迪本人执政,不能把只有一段时间的监国视为他的成就。
然而,客观地说,监狱的经历对朱高炽非常有益。特别是,他赢得了大多数教师的尊重——翰林学士,并获得了宝贵的实际行政经验。
[img]244341[/img]
我们说朱高炽和朱迪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皇帝,所以自然治理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与朱高炽的仁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迪果断、军国主义。从历代的角度来看,几次亲征的概率基本上很低。
在文人眼里,他们大多不喜欢朱迪这样的皇帝,更喜欢看到朱高炽这样的仁政皇帝。
[img]244342[/img]
说到翰林学士学位,这是不寻常的,尤其是在明朝。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我们通常重视文学而不是武术。虽然每个时期的重要性略有不同,但文臣们通常会得到很高的待遇。
特别是明朝宰相制度废除后,以翰林为主要选择对象的大学士制度开始出现。翰林学院的等级不高,但靠近权力中心相当于中央秘书机构,直接为皇帝服务,负责科举事务。
当然,翰林院的职责也包括修书写史。虽然翰林院的官职不高,但影响很大。
朱高炽喜欢读书,因为他沉重而安静,有言行意识。他的优雅和仁慈受到文人的高度赞扬。当然,如果他什么都不做,光靠文人吹捧显然是不够的。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遇到人们的心。让我们看看朱高炽在短暂的执政生涯中做了什么。
首先,朱高炽实行休养生息、轻赋薄赋。他取消了皇帝征用木材、金银等商品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公平购买的制度。还免除了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的田赋,深受普通人的喜爱。
他的许多改革使人们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大明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img]244343[/img]
其次,他开始拨乱反正,赦免建文帝时期的奸党族属回家,宽恕从良,将分配给教坊的人还给日产。事实上,当时建文帝的执政也依赖于文人,而在靖难之战之后,文人却被打压,尤其是支持建文帝的人,根本抬不起头来。朱高炽改变了这一切,消除了参与靖难之战的人的怨恨,这一点极其重要。可以说,他赢得了世界各地学者的认可。
@ 朱高炽崇尚儒家思想,赞美忠孝。在他的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还建立了一个宏文馆,经常整天与儒家大臣谈论经典和历史,这是许多皇帝无法做到的。
@ 朱高炽也为科举制度做出了突出贡献。科举考试是古代鲤鱼跳龙门最关键的渠道。朱高炽也知道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为了争取全国人才,他规定了“南60、北40”的比例。
虽然朱高炽的许多政策在新皇帝登基后发生了变化,但许多政策仍在继续,如科举制度的改革,一直延续到清朝。
正是他的仁政,以及他与文人的良好关系,使他在位仅一年,却得到了千古英名和后人的认可。
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一年,为何能得到千古英名和后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