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史、野史、电视剧都说康熙只有喜欢乾隆才传给雍正。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先看好雍正,然后再看好乾隆。有什么证据吗?
[img]242004[/img]
举个例子,废太子胤仁的儿子洪公从小就被康熙带到身边。你在雍正王朝看到了吗?除了康熙对王子的感情,王子第一次被废弃的原因之一就是弘公。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皇长孙颇贤,难废立”连朝鲜附属国都看得出来,那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这也可以参考朱迪在《大明风华》中对朱瞻基的热爱,其实是康熙恩养宫中时间最早、时间最长、最受欢迎的皇帝孙。
如果弘公不能解释这个问题,那么由康熙抚养的还有皇八子和十四子的儿子,弘利只在康熙身边呆了半年。还有立长立法,废太子是长子,弘公是长子,聪明贤达,一直受到康熙的喜爱。雍正传位时,康熙留言,让雍正善待弘公。雍正上台后,被封为亲王,比乾隆更早被封为亲王。这也是乾隆上台后不感冒的主要原因。
[img]242005[/img]
康熙传位雍正的真正原因一定是先看上雍正。雍正深知道道教的精髓,无法与之抗争。作为历史上罕见的明君,康熙临死前至少有两个基本判断。一个是王子不行,另一个是雍正没有选择。你为什么这么说?王子党和八爷党不相容,任何派系都不会容忍另一派,雍正两派都可以容忍。
以康熙的眼光和英明,如果王子一无是处,他永远不会立其为王子。雍正王朝把王子拍得那么不堪,没有能力,没有肚子,没有品德,还和康熙的妃子私通。这是不可能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用说严格的后宫管理制度了,王子没有理由这样做。身为太子,他找不到什么样的女人?为什么会这样?此外,他不知道王位的重要性连杨光都知道,等父亲快死了,才露出本来面目,王子还不如杨光?
[img]242006[/img]
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上,王子是非常强大的。从小到大三十多年的王子,康熙耳提面命,手把手教,是下了血本。一般皇帝都做不到光时间的成本。王子出生后,他的母亲去世了。康熙既是父亲又是母亲抚养长大的。既然王子是康熙一手带大的,康熙出了问题能负责吗?康熙后悔自己,更恨老八。可以说老八毁了康熙的心血。
有两个原因导致王子失宠。一是木秀在林风中被摧毁,康熙有太多优秀的儿子;第二,王子挑战皇权。太子贤和不贤很难做到。如果他们不贤惠,他们就必须让位。如果他们贤惠,他们就被怀疑与皇帝竞争。他不能像雍正那样隐藏自己的光芒。树欲静,风不止。混乱对其他王子有好处,但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王子能做什么?
[img]242007[/img]
在这场比赛中,雍正要冷静得多,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不是一开始你可以冲到前面,而是前后,不要匆忙,控制节奏,节省体力,最后冲刺。雍正的早期表现是这样的,高调的工作,低调的生活,应该表现,不应该自己表现,保持低调。王子长期处于风暴的前沿,不能保持低调。
事实上,雍正在这场皇位争夺赛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皇八子胤祀。八哥看起来很聪明,其实很聪明,其实到处都犯了康熙的禁忌。雍正处处韬光,其实是以退为进,与渔人争夺利润,有他在前面与王子处处作对,雍正省了不少事。康熙生前怕儿子拉帮结派,党争,死后怕儿子自杀。康熙生前在的时候,无法阻止王子们明争暗斗,他必须找人接受各派所,并能保证儿子们在他死后不相杀。
[img]242008[/img]
这个人只能是雍正。@ 雍正从小就跟着王子,长大后名义上又是王子。康熙确信雍正即位后会善待太子,八阿哥们也不会太难。从某种意义上说,皇位之争主要是八哥与太子之争,雍正是捡漏。雍正为什么要感谢八阿哥?事实上,雍正确实做到了。至于后来八哥,他们自作不可,那就不说了。不可否认的是,乾隆真的很聪明,肯定会给雍正加分。但要说康熙孙子聪明才能传给儿子,绝对站不住脚。康熙有这么多儿子和孙子。根据概率,他们很聪明。康熙的儿子和乾隆差不多大,也很聪明,不能直接传给儿子吗?
[img]242009[/img]
康熙在看中乾隆之前,对雍正持乐观态度。
康熙喜欢乾隆传给雍正吗? 事实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