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社会建设时期,王位一般是世袭的,所以一个国家也可以被称为一个家庭的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家庭世界”。这样,人们就很难保证每个继任者都是优秀的,都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img]241485[/img]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一句话叫“托孤重臣”。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远见,能够遇到诸葛亮这样忠诚的辅助者。比如孙权遇到了一个尴尬的状态。他任命的托孤重臣终于达到了他的期望。这个人不仅毒死了王子,还与公主同行,甚至把东吴的基础带上了不归路。这个人就是孙军。
孙俊,“托孤重臣”
公元251年11月,70岁的东吴大帝孙权去建业南郊祭天后感染了风寒。后来病情恶化,他急忙招募将军诸葛恪和侍中孙军入朝,委托后事。次年4月,孙权去世,71岁,在位24年。
[img]241486[/img]
孙权去世前留下遗诏,让他10岁的孙子孙亮即位,并安排孙军和诸葛恪一起辅政。其中,孙军被称为武卫将军、都乡侯。
孙军年轻时弓马娴熟,聪明果敢,勇敢果断。孙军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人。他不愿意和诸葛恪一起帮助皇帝,所以他与东吴少爷孙亮秘密谋杀诸葛恪。成功后,他还下令摧毁诸葛恪的三个家庭。诸葛恪死后,孙军的权力进一步扩大,被提升为首相大都督,并被授予富春侯。
显然,孙亮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不知道如何制衡,也不知道他在处理诸葛恪时会面临什么样的状态。这时,孙军将成为他最大的威胁。
[img]241487[/img]
孙军控制了朝政大权后,过着为所欲为的生活,比如与孙权的长女孙鲁班私交,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权力。为了取悦孙鲁班,孙军甚至会和孙鲁班一起度假,搬到新都,然后派人毒死他。
公元256年,孙军带兵出征魏国,在行军途中因病去世,享年38岁。孙军去世后,事情交给了他的表弟孙晨,他继承了朝政权力。
后续
公元257年,年仅15岁的吴国少帝孙亮开始亲政。他对孙晨控制政府的行为并不满意。他和孙鲁班太常全尚了,将军刘承密谋杀孙晨。不幸的是,他们的消息被泄露了。孙晨抓获少帝后,召集群臣说:“少帝精神混乱,不能处于大位置,应该废除。”
后来,吴少帝孙亮立即被废为会稽王,后来被贬为侯官侯,最终被毒杀。孙亮被废后,孙晨迎立孙休为帝,彻底控制了朝政大权,相当于国家的实际领导人,而东吴也逐渐衰落。
幸运的是,孙休和左将军张布后来在腊祭日设宴杀死了孙晨,并取得了成功。孙晨被杀后,由于他们以前的恶行,他们被从孙氏族谱中除名。从那以后,他们改名为紫君,所以陈晨。
孙俊是什么样的托孤大臣?他配得上孙权对他的期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