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李成器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宪,真名李成器。后人提到他的名字,大部分都和“让皇帝”挂钩。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未当过半天皇帝,死后却被封为皇帝头衔的皇帝。就连“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虽然圣贤还难,但宪和玄宗兄弟相安,一辈子都无间言语,盖古今只是一个人!”
那么,作为唐睿宗的长子,李宪到底是什么,心甘情愿地让位于李隆基呢?
一、“兄弟恭恭”是有真实依据的
早年,由于武则天的统治,唐瑞宗李丹虽然被立为皇帝,但他只是武帝的傀儡。不久之后,李丹被废除,李宪被立为皇太子,李宪被废除。自然,他被降为皇太孙。
在被废弃的时期,李旦一家经历了共患难,有着非常和谐的难得时光。李丹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凡和李隆业。据说五王王府建在同一条街上,五王分院居住。此外,没有明显权力的诱惑。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李宪兄弟比其他皇家兄弟有更多的“共患难”友谊。李隆基成为皇帝后,他对几个兄弟也很好。他的兄弟是历史上罕见的“好结局”,这也与他们年轻时住在一起有很大关系。
[img]241441[/img]
李隆基确实在哥哥李宪的帮助下成功登基,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对哥哥李宪保持着感激和尊重。尤其是在大哥李宪面前,李隆基从来不叫我,把自己当成“哥隆基”。每次给大哥李宪写信,李隆基都会写“哥隆基白”。
李宪去世后,李隆基认为普通的死亡头衔不足以表达他对兄弟的想法,必须被封为“让皇帝”。李宪的儿子汝阳王李金很害怕。上疏奏明父亲一生的志向,不敢接受“皇帝”的称号。然而,李隆基坚决拒绝接受。葬礼当天,他还送上了皇帝的衣服,并亲自写了一篇祭文。祭文自称“隆基陈述”。虽然李宪一生的政治成就并不突出,但他活得很有价值,主动让贤,赢得了生前的财富和死后的荣耀。
虽然唐明皇帝李隆基晚年荒唐颓废,但他年轻时也是一代好皇帝。在他的统治下,他变得越来越繁荣,历史上被称为“开元繁荣”。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的背景下,他的兄弟耐心地帮助他,他的兄弟成为了一个好皇帝。他们可以被称为兄弟,被后代称为皇家兄弟的典范。
当然,这个“兄弟恭敬”的真正依据只是一个小原因。真正决定李宪愿意让位的是李宪本人。
二、李宪很有自知之明
在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是主角,带头铲平魏后势力,平息太平公主之乱,为稳定李唐政权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平时的叛乱中,李隆基贡献出色,政治天赋出众,但李宪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天赋。即使深入研究李宪的一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值得称赞。
平乱后,李旦重新登上皇位,此时应重新确立长子李宪为太子。然而,在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的成就是最杰出的。朝廷对立李隆基为王子的呼声很高。朝鲜大臣们分为两组关于“谁是王子”的话题。一方支持长子李宪,另一方支持李隆基。这件事也让唐睿宗李旦真的很苦恼。他还认为李隆基手中有很大的兵权。如果按照祖制“立法立长”的原则立李宪为王子,无疑会为兄弟相残埋下隐患。
李宪意识到父亲唐瑞宗李丹的苦恼和纠结,主动站出来,说要把王子的位置给弟弟李隆基。除了满朝堂的惊喜之外,他还说出了自己让位的理由:“国家安则先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大意是,国家安居乐业,稳定和平,可以立长子,但国家危机需要立功劳大,平王李隆基功劳最大,应该立他。在李宪的劝说和真诚下,唐瑞宗最终决定立李隆基为王子。不久之后,李丹退位,李隆基获得大宝,他的兄弟李宪入封宋王。
事实上,李宪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知道,即使叛乱是平静的,大唐也不像以前那么繁荣了,新继任的皇帝也需要清理混乱。他知道自己不是皇帝的材料,所以他主动让步。一是巧妙避免新皇帝的压力,避免成为三弟隆基的“绊脚石”,二是充分发挥弟弟李隆基的才华,对李家和朝廷都有很大的好处,三是卖弟弟的面子。如果李隆基是一个知情感恩的人,只要他下半辈子不做“出格”的事情,他就会安全稳定。所以一生的荣华富贵都是有保障的。
三、志不在这里,再加上明哲保身
虽然没有突出的政治天赋,但李宪在艺术方面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天赋。据史料记载,李宪喜欢声音,年轻时才华横溢。他成年后精通音乐,尤其是西域龟兹乐章。如此热爱音乐,不急于在政治上表达自己。这一定是一种冷漠的气质,不喜欢竞争。李宪可能对王位不太感兴趣。
除了真正热爱音乐外,李宪整天沉浸在声音中,这实际上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他知道他的三个兄弟李隆基是一个强大的角色。即使他主动让贤惠,他也不一定会消除警惕,一定要时刻提防自己。如果你不是和他打架的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李隆基完全信任他:我真的很想让位于你身边。我对王位一点兴趣都没有。
所以他整天呆在家里,玩乐喝酒,打斗鸡,或者读书画画,从不结党营私,卷入朝廷纠纷,让自己完全避免李隆基怀疑的可能性。即便如此,李隆基也不放心,经常派人暗中监督大哥李宪的动静。有一次,他的下属来报告说,李宪每天都沉迷于古籍。李隆基担心他的大哥秘密研究兵法策略,所以他加强了窥探,发现李宪不知疲倦地看着古代乐谱,所以李隆基逐渐放下了警惕。
对于沉浸在声音和颜色中的问题,无论李宪是真的喜欢它还是以保护自己为幌子,简而言之,他做得很好,展示了他独特的“伟大智慧”。
与历代相比,有多少皇族子弟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王位,不顾亲情自杀,为你而战,让皇帝李宪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能控制不期望,珍惜,全心全意帮助弟弟李隆基,也得到了弟弟的信任和尊重,生活繁荣,无拘无束,难怪清朝文人何梁基叹息“宫血恨,如何让皇帝。”
为什么长子李宪愿意让位给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