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王安石的变法,
关于王安石的变法,《宋史》的倾向非常明显,在《宋史》中
在《王安石列传》的评论中,宋史编者贬低了王安石的变法,甚至暗示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宋史编者用“引用邪恶、排斥忠诚、群奸、流毒四海”等非常恐怖的话来批评王安石的行政能力,而对王安石变法的对立面代表司马光则赞不绝口,“孝友忠信,恭节俭正直,居处有法,行动有礼。作者仔细阅读了《宋史》中司马光的传记,想看看这个光辉的形象是如何诞生的。
[img]241415[/img]
根据《宋史
司马光列传的描述,司马光从20岁进入官场当并州判官开始,他的官职基本都是判官、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并州通判等。也就是说,司马光要么做地方监督,要么做知识研究,几乎没有主持过地方建设。司马光在做大理评事的时候,碰巧遇到了贝州农民起义。他向国防部提出建议,建议“计破”、威胁、诱惑、分化、瓦解。可笑的是,他的建议提交几天后,农民起义就被官兵镇压了,这让司马光很丢脸。
[img]241416[/img]
司马光跟随父亲的老朋友庞来到西夏边境地区工作。司马光提出关闭西夏边境贸易,在边境建设堡垒,有利于保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庞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引起了西夏的警惕,很快在边境引发了武装冲突。宋军大败,宋军将领自杀。庞承担了一切责任,指责自己,并特别要求免除司马光的罪行,使司马光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img]241417[/img]
司马光在中央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建议官。他通过不断向皇帝提出建议而出名。其中,确立政治地位的是为宋仁宗的存储做出了贡献,为宋英宗的登基做出了贡献。之后,司马光的主要精力是协调太后与宋英宗的矛盾。在五年的建议中,他只有一篇关于国家政策建设性意见的文章《财利疏》。司马光也看到了宋代的社会矛盾。他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那就是“轻兵薄赋,废除奢侈品,崇尚节俭,积累和平。“这似乎是合理的,但它仍然是最正确的废话。
[img]241418[/img]
宋朝政府是历代政府最臃肿、最庞大的结构,宋朝官员的待遇也是历代最好的待遇。这些费用的支持来自宋朝的高税收。宋仁宗时期政府财政收支出现赤字,现在提出减税,如何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司马光以崇尚节俭而闻名,但在回归之初,他可以在洛阳郊区购买20亩土地,建造著名的独乐园。与海瑞相比,司马光也算不上两袖清风。当宋神宗问司马光如何管理政治时,司马光说的就是这个大道理。宋神宗说,你应该主持这份工作,从浪费奢侈和节俭开始。但司马光回答说,这份工作比较复杂,应该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你要让我慢慢来。这就是司马光,清谈可以滔滔不绝,做实事他无能为力。
[img]241419[/img]
最可怕的是司马光的主和思想。宋英宗时期,西夏突然袭击北宋边境,许多边防军民丧生。当朝廷准备报复西夏时,司马光站出来坚决阻止军事行动。此后,司马光还阻止了对北宋契丹人的入侵。司马光给出的理由是:“只有当周边国家更善良时,我们才能和他们谈论细节。当他们叛逆时,我们会暂时迁就他们。现在西夏和契丹边境闹事,防守边境的官员太喜欢做事了。如果他们认为这些官员做得很好,那么其他边境官员也会一个接一个地做事。他们应该严格禁止边防官员和人民做事。谁敢违抗,谁就治他。”
[img]241420[/img]
宋哲宗上台后,宣仁太后请司马光主持政局。司马光废除了王安石的所有改革,并公开表示:新法不除,“我死了,不闭上眼睛”。因此,宋代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恢复到宋仁宗时期,所有反王安石的官员都兴高采烈地认为天下太平了。司马光可能会忘记,宋仁宗时期,他曾写过一本书,声明国家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必须进行改革。但此时他和他的党羽为扳倒王安石的新法,回归宋仁宗时期的旧法而欢呼雀跃。也许司马光不知道,经过这样的折腾,北宋的寿命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
王安石变法真的一无是处吗? 北宋的灭亡与他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