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故事,
一:项羽“爱面子”
在中国历代悲剧英雄中,西楚霸王项羽经常叫后人连呼可惜。
秦末农民战争中的这一代英雄,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拉起了不可战胜的铁血虎师:无论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打秦军,还是彭城战争中3万骑兵一箭穿心,打刘邦的50万联军,都是历史上的战场奇迹。“西楚霸王”的威武已经唱了两千年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书写奇迹的“西楚霸王”,终于没有扛住死敌刘邦的大军围殴。被一路追到乌江后,河边的亭长劝他过江回江东重组旗鼓,他却仰天叹息:“纵江东的父亲和兄弟同情我,我怎么看?”然后他在河边打了一场死仗,最后自杀了。
如此悲惨的一幕也吸引了后世无数的咏叹调。许多历史爱好者更大胆地猜测,如果项羽回到江东的家乡,咬紧牙关,休息后与刘邦作战,中国历史会是什么样的趋势?项羽能成功翻身吗?至少与刘邦分开,建立了与汉朝抗争的强大政权。
由于这种奇怪的猜想,项羽英雄自杀的场景也吸引了许多历史粉丝的嘲笑:你看这个楚霸王项羽,所以埋葬了一个很好的翻身机会,是面对问题造成的灾难。
[img]240702[/img]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项羽不那么“爱面子”,硬着头皮过河,下一个历史趋势真的有可能大逆转历史吗?换句话说,项羽宁愿自杀也不愿过河,只是面子问题?
如果你想找出这个问题,你必须回到当时的“乌江现场”,恢复《史记》中江边亭长劝项羽渡江再战时的原话:“虽然江东
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也足王也”——只要你占领江东,是称王还是报仇,我们都有资本。
那么这个江东老家叫项羽宁死也不肯回,真的有这句话说的那么强吗?
二:江东真的能成就大事业吗?
秦汉时期的“江东”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而不是后来让孙氏家族占据南方的江东。
据《史记》记载,江东西南部有秦朝故将赵佗割据为王,福建方向也有越人聚众起事,协助刘邦攻打项羽。此外,前项羽的家乡彭城也被汉军收入囊中。前楚国大司马周殷也投降,双手将战略要地九江送到汉朝。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江东大本营项羽,被称为“地方千里”,此时只剩下会稽县这个小地方,在汉朝的三面攻击下,已经是最后的困境了。
[img]240703[/img]
当然,虽然战略形势严重困难,但江东的勇敢和善良的战斗在当时也是世界闻名的。理论上,如果项羽回去,即使面对汉朝的围攻,项羽也必须战斗。但另一个实际的困难被称为这种可能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江东的经济条件上。
与后来的东汉三国时代不同,此时的江东地区,经济仍处于严重的蛮荒状态。按照《史记》中的描述,简直就是“不积累多贫”。农业生产特别落后,几乎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即使江东真的像亭长夸耀的“数十万人”,单靠战争需要的军粮供应问题,也足以把不擅长建设的项羽赶到最后。这种三面围攻的战略态势,加上物资储备差,项羽过河能支撑多久?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另一个:民心。
三:失去民心的项羽
项羽在战场上驰骋多年,屠城坑杀人烧人,给人留下了残酷的印象。当然,他会认为即使他是一个国家的主人,他也可能是一个暴君。这样的事情才会发生:项羽逃到阴陵迷路时,一位老农指出了项羽的“逃生之路”,其实是一片沼泽——一条死路。预计将逃脱汉军追杀的项羽几乎死亡。这件事估计让项羽心里拔凉,自己失去人心已经很明显了。
当然,性格决定命运。更不用说项羽任性,不能像流一样告诫他了,项羽也有一种“女人的仁慈”。例如,在“红门宴会”上,有机会杀死刘邦,但他犹豫不决,导致刘邦逃跑,导致楚汉之间的竞争,是这种女性仁慈的最佳体现。
再比如项羽死后,骑司马吕马童抢了项羽的一部分尸体,被封了侯爵。早些时候,他是项羽的马夫。他跟随项羽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做出了很多贡献。然而,当项羽封天下时,他没有得到任何官职。他仍然是马夫。在愤怒和失望的同时,他背弃了项羽,转向了刘邦——部下的成功却没有得到大力奖励。人们看不到未来。谁会放弃你?背叛是必然的。
@ 虽然项羽的勇气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他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然而,英雄的结局太悲惨了,总是同情弱者的人不可避免地总是想象,如果项羽有机会东山再起?唐代诗人杜牧忍不住叹了口气:“江东的孩子们很有才华,卷土重来是未知的。”项羽真的能卷土重来吗?
对于项羽渡江的假设,北宋政治家、作家王安石显然看得很透彻。他在《乌江亭》中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悼,中原一败难回。虽然江东的孩子今天在这里,但他们愿意和国王卷土来。”
同样,西楚霸王项羽在南逃的路上,对当时的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虽然他很无助,也不愿意,但总的趋势已经消失了。即使他穿越河流,他也不会做任何事情。与其独自逃跑,不如一个大丈夫,结束自己,慷慨地死去。
@ 他说:“这一天,我死了,非战之罪!”这应该是这位英雄从想回江东到决定自杀的真实心路历程。
项羽没有脸看到江东父亲自杀而死的情节,这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众所周知,《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作品,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当一个伟大的英雄走到尽头时,为他安排这样一个悲惨的场景来保护他的完整性无疑是一支精彩的文学表现之笔。
通过对司马迁的描述,人们记住了一个深情而正义的英雄,而不是屠杀城坑和残忍的西楚霸王。如果项羽在地下知道,他应该很满意。
项羽拒绝过江东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