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说起颜伯韬的话
腐败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非常讨厌的行为。每个朝代都有几个著名的贪官,尤其是清朝,最著名的是小沈阳。事实上,清朝除了小沈阳,还有很多贪官,但腐败的数量并不像小沈阳那么大。想向大家介绍一位清朝的官员。虽然他“贪婪”了很多,但他被称为清朝官员和忠臣。大臣叫颜伯涛。
[img]239465[/img]
广东河源人颜伯韬。颜伯韬所在的颜家是当地名门望族,书香门第。颜家几代人都是官员,颜伯韬的祖父颜希深,清朝乾隆年间先后担任过云南巡抚和兵部侍郎,是部长级别的人物。颜伯韬的父亲颜检先后是乾隆、嘉庆、道光的官员,从官员到直隶总督、曹云总督,都是封疆大官。这样,颜伯韬就可以被称为“官N代”。在古代封建社会,颜伯韬很难想到如此深厚的家庭背景。
与祖先相比,颜伯涛的成功更容易。他是一个真正的专业背景。22岁时,他考上了进士学位。后来,他一路繁荣昌盛。他曾担任陕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等职务。他也是一名封疆官员。颜伯韬担任督察期间,正是西方列强开始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面对鸦片的泛滥,颜伯韬深恶痛绝,所以他和林则徐一样,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此时颜伯韬正担任闽浙总督。他给道光帝写了一封信,希望朝廷能给福建拨款200万两白银,让他修建海防工程,迎接英军的侵略。他慷慨地陈述了自己的抗日战争计划,得到了道光帝的支持。道光帝挥了挥手,立即拨付了200万两银,这是一笔巨大的银。你知道,道光帝是一位著名的吝啬皇帝。他甚至不愿意吃鸡蛋。他在衣服上打了很多补丁,也不愿意换一个新的。此外,闽浙总督的前任还要求海防工程多次使用银器。道光帝最终只给了十几万两银。
[img]239466[/img]
这一次,道光皇帝给出了200万两巨款,不难看出皇帝对颜伯涛的信任和期待。但战争的结果令人震惊。颜伯涛率领人们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用200万两白银建造了一堵被称为牢不可破的海滨城墙。结果,英军一开战,不到两个小时就把城墙炸了。
按照以往的做法,战斗失败,城市丢失,但要判死刑。然而,道光帝这次只是革命了颜伯涛,并没有追究他的失职罪。对于罪臣颜伯涛来说,保住一条小命是件好事,但在回老家的路上,他表现得非常高调,排场惊人。
至于颜伯韬回老家的盛况,福建汀漳龙道道台的张集馨写了一本名为《道咸宦海见闻录》的书。书中详细记载了颜伯韬的腐败和奢侈:
颜伯涛从闽浙总督辞职,回到广东老家,经过漳城。颜伯涛雇佣了大量的扛夫为他搬运财产(包括各种物品、金银首饰等有价值的东西)。每天都有600-700名杠夫从漳城挑选颜伯涛的财产。这种情况持续了10天。这样一来,只有6000-7000名杠夫搬运东西。这样,颜伯涛的私有财产真的很多。
刚才提到的杠夫只是九牛一毛。杠夫走后,颜伯韬带着轿夫、随从、仆人、一家人等数千人。当他们到达漳城时,当地官员为他们做了周到的安排。全名酒店和书院被征用,供颜伯韬一行住宿休息。这些人只吃饭,每顿饭安排400多张桌子。颜伯韬和随从在漳城休息了5天,总共花了1.2万白银,都是公费,不需要自己的口袋。这只是一个退休高官返乡的场景,如果是在职的话,场面就更不敢想象了。
为了填补损失的1.2万银子,漳城当地不得不裁掉数千名团练,用工资填补损失。从严伯涛回国的场景来看,他非常怀疑自己是“大贪官”,但他是当时主战派的代表,成为了清官,真的很尴尬。
为什么清朝的一位大官没有被称为奢侈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