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22年7月(公元1362年),邵荣、赵继祖企图谋杀朱元璋,案发被捕。怎么回事?
邵荣在濠州参加了起义。他是一位经验丰富、勇敢善战的老将。他是朱元璋手下最有效的将军,有徐达和常遇春。“首先,太祖的将军是最受欢迎的,邵荣、右丞徐达和遇春是第三位的”(明史·传记·常遇春)。
邵荣和朱元璋的关系如何?我们不妨从三个时间段进行分析。
[img]238936[/img]
郭子兴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和邵荣可能不是特别亲近,淮西二十四将没有邵荣。郭子兴在濠州被孙德崖、赵军用等人排斥,发展无望。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带领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略定远,邵荣不在这二十四人之列。可见,他不是朱元璋的直系,而是郭子兴的旧部。淮西二十四将是:徐达、汤和、吴良、吴真、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林、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郭子兴去世后,郭天叙可能会故意拉拢邵荣,以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三月,郭子兴去世,他的儿子郭天叙被小明王韩林儿称为都元帅,地位在朱元璋之上。
然而,朱元璋的实力远高于郭天叙。朱元璋勇敢足智多谋,领兵作战经验丰富,手下有一批忠诚的文臣武将,更何况朱元璋亲自招募了这支起义军的大部分兵力。
在这种情况下,郭天叙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很可能会主动接近凶猛的邵荣,而朱元璋与郭天叙的关系并不和谐。
朱元璋参加起义后,由于表现出色,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重用,成为郭子兴的干女婿。看到朱元璋的兵势日升,名声日升,郭天叙和郭天爵嫉妒不已。他们经常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坏话,并试图伤害朱元璋。“子兴二子阴置毒酒,欲害之,谋泄”(《明史本末》)。
[img]238937[/img]
虽然郭子兴非常欣赏朱元璋的才华,但他有时会听信诽谤,怀疑朱元璋。有一次,他把朱元璋关起来,没有给他食物。他的妻子马知道后偷偷地送了食物。
有一种说法认为,郭天叙为了压制朱元璋,把邵荣提升到了和朱元璋一样的水平。
郭天叙战死后,邵荣成为朱元璋的部将,后来曾与朱元璋同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8月,陈野先倒戈,郭天叙带兵进攻集庆路时死亡,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成为名正言顺的都元帅,邵荣因此成为朱元璋的部长。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3月,朱元璋率军攻下集庆路。7月,小明王韩林儿封朱元璋为江南省中书省平章政事,封郭子兴小儿子郭天爵为右城。与此同时,朱元璋被诸将视为吴国公(《明太祖实录》)。
龙凤政权在机构设置等方面基本模仿元制,在元朝官制中,平章政事从一品,右丞为正二品。
元至正十八(元1358年)七月,郭天爵谋叛被杀。
同年十二月,朱元璋亲自带领军队攻占浙东重镇婺州。
元至正十九(元1358年)正月,平章邵荣在余杭打败张士诚军队(《明太祖实录》),可见此时邵荣与朱元璋同为平章。
据说刘福通、韩林儿为了节制朱元璋,将邵荣提升为平章。
同年5月,小明王晋升朱元璋为中书省左丞相(《国初事迹》),此时平章邵荣仅次于朱元璋。
[img]238938[/img]
在龙湾战败陈友谅军队后,元至正二十一(元1361年)正月,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朱元璋模仿元朝的中央机构制度,将所辖机构转变为相对独立的政权,将江南行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任命侄子朱文正为“控制中外军事”(《明太祖实录》);改分枢密院为中书分省,调一批高级武将进入中书省。枢密院同知邵荣为中书省平章政事,枢密院同知徐达为中书省右城,邓愈为中书省参政,常春为参政。
此时,邵荣虽然还是平章,但在军中的地位却低于大都督朱文正。
元至正22月(元1362年)3月,朱元璋命令平章邵荣带兵平定处州之乱。4月,邵荣和胡深突破处州。7月,邵荣回应天府(国初事迹)。
平定处州叛乱后,邵荣抱怨自己对自己的处境不满,被部长听到,悄悄告诉朱元璋。邵荣知道后紧张害怕,不知道朱元璋会怎么处理自己。回到天府后,邵荣决定先下手为强,与郭子兴的老部长赵继祖秘密谋划,计划伤害朱元璋,但被宋元帅秘密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派人抓住他们。
不久,邵荣、赵继祖因谋反而受到惩罚。
邵荣是谁?他真的相谋杀了朱元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