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项羽称王的事情,
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杀死了秦王子的婴儿,烧毁了秦宫。之后,他独立成为西楚霸王,并对刘邦、章邯和其他18位王子进行了密封。
这很奇怪。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十几年了。既然“皇帝”的概念已经出现,为什么风头一时的项羽不选择自立为帝,而是想成为一个只听起来霸气的西楚霸王?难道这个楚国贵族的孩子还不忘分封制的想法吗?
[img]238159[/img]
《史记》记载了项羽一个有趣的轶事,说项羽看到秦始皇在世界各地巡游的汽车后,发出了“可替代”的豪言壮语,吓得和他一起看皇帝车队的叔叔项梁迅速捂住了嘴。
这是项羽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说的话。这样一个能在很小的时候说疯话的人,真的会在他可能成为皇帝的时候选择放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在大封诸侯的同时,项羽的一个小操作暴露了他的野心。他遥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把名义上的老老板捧得很高,但同时把他的封地放在长沙郴县。
这还没有结束。楚怀王到郴县后,项羽派人暗杀熊心。想象一下,如果项羽没有登基称帝的野心,他会做这么多风骚的手术吗?
事实上,项羽只给自己起了一个“西楚霸王”的名字。他没有成为皇帝的野心。他只想一口一口地吃饭。如果他想成为皇帝,他不能仅仅依靠巨鹿之战的成就来说服公众。刘邦还直接强迫秦王子宝。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之所以能封诸侯,不是靠贵族身份,更不是靠人缘。枪杆里有政权,他靠的是他手下多达40万的军队。
虽然这样一支军队的名字很响亮。但实际的战斗力量混合了大量的水。一方面,巨鹿之战刚刚过去,他的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还没有完全恢复,有多少40万人可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进行。
此外,他之所以能指挥这样一支队伍,靠的是巨鹿之战前后的名声。除了楚怀王派来救赵军的5万楚人作为直系外,他们都是诸侯国的人。更尴尬的是,即使是这5万个直系,项羽在杀死楚军指挥官宋义后也吓坏了蒙带。
虽然诸侯们对项羽在反秦战役中的杰出成就感到震惊,不敢来直接回到他们的军队和马匹,但这种隐患一直存在。如果他们不小心,联军就有可能分崩离析。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反秦联军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迅速拆分。无论项羽多么不情愿,他的名字仍然只是反秦联军的将军。秦朝灭亡后,不仅这些士兵不再属于他,而且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将军也只能回到各个国家。
想想看,只有这样一种临时军权的项羽,才有信心成为皇帝?
[img]238160[/img]
然而,这支军队的存在确实给了项羽很多操作空间。比如他后来封诸侯的时候,给诸侯国埋下了很多雷。在他的分封名单中,只有赵歇、魏豹、韩成、田市、田安、田都六个传统的诸侯王族,而绝大多数封王者都是在灭秦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功阶层,比如刘邦、英布。
这些新势力的登台对旧势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毕竟地盘是固定的,封的王越多,原封的土地就越碎。齐秦分为三,楚分为四。
被压制的诸侯王族敢怒不敢说项羽的举动。胡说八道,40万军队此时还没有被拆分。如果你敢说一句话,那不是每分钟都被压平的节奏吗?
于是,一个令诸侯们沮丧的情况出现了。这些新诸侯大多是他们的将军。当他们去的时候,他们对自己表示忠诚和抱负。结果,他们带着军队回来了,成了一个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新诸侯。
项羽的举动有点像汉武帝时期“众建诸侯,少力”的推恩令。他针对的是这些将来可能阻止自己成为皇帝的诸侯。
随后的历史发展似乎也表明,项羽没有称帝的正确性。仅仅三个月后,田荣就在齐地造反。不到一年,原本被项羽分成三部分的齐地再次被他整合。在项羽成为皇帝之前,一些诸侯国的利益受到损害,选择了抵制。如果项羽进入咸阳后真的成为皇帝,他不是每分钟都被围攻致死吗?
[img]238161[/img]
总的来说,项羽虽然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往往有勇无谋的武夫形象,但仔细想想,一个只靠肌肉发达勇敢的莽夫,怎么能在秦末乱世中碾压那么多追鹿中原的英雄,多次把汉高祖刘邦逼进绝境?
他之所以不选择称帝,并不是没有野心和欲望,而是就像玩三国杀戮一样。即使他想出人头地,他也必须有足够的把握才能跳反,否则他只能被视为别人野心的炮灰。
项羽进入咸阳后 为什么项羽不自立为帝,而是称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