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是北宋著名的范仲淹第十七代孙子。入清后,他历经清太祖、清太宗、清朝四代皇帝。他是清朝第一位开国文臣,也是第一位被重用的汉族官僚。
范文程是一位认真的学者,《清史稿.列传十九》记载他:“文程少读书,英敏沉毅,与其兄弟文采并为沈阳县学生。“生员,又称诸生,俗称民间秀才。秀才在科举考试中处于底层。如果他们想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他们必须通过政府考试、乡镇考试和宫殿考试。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学者,范文程的身份和地位并不流动。范文程有远大的抱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抱负不仅难以展示,而且很难获得名声。
[img]235529[/img]
出身名门后,却坚持投清
范文程来自辽东省沈阳市。当时,辽东后金的崛起一直在战争中。在这种动荡的情况下,范兄弟的成功之路是极其困难的。万历46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占辽东省重要城镇抚顺。范文程和他的兄弟范文才主动向努尔哈赤求婚,并投降了后金。这是努尔哈赤第一次见面。根据《清史稿》。列传19》记载:
命运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程,文程共赏太祖文程,器之,知为曾孙,顾谓诸贝说:“这个名字之后,也是善遇之!”
这段话出现了范文程的两位曾祖父,范嘉靖,正德时期的进士,以夫妻直严嵩离任,是一位刚正不阿的直臣。另一个人是范文程的十七世祖,著名的北宋名相范仲淹,努尔哈赤会对诸贝勒说:“这位大臣也很善良。”
[img]235530[/img]
范文程应该主动告诉努尔哈赤这两位强大的祖先。当然,努尔哈赤非常重视如此强大的祖先背景。努尔哈赤的目标是在中原取代明朝。他迫切需要吸引汉族文士为自己所用。范文程的到来,加上他那天世界上谁都不知道的祖先,确实让努尔哈赤开始关注这位21岁的年轻人。
范文程有真才实学,不是徒有虚名
范文成是清朝的开国元勋,肱骨重臣,被誉为清初文臣之首。范文成的政治才能不亚于他的祖先北宋名相范仲淹。
努尔哈赤对范文程有“知遇之恩”,而皇太极则直接对他“宠信有加”。崇德元年(1636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每次皇太极谈军国大事,他都会听取自己的意见,从他手中宣誓各国的法令。满人皇帝如此重视对一个来来往往的汉族学者的信任,范文程自然是感恩,努力工作,不敢懈怠。太宗时期,范文程受到极大依赖。明朝官员(如孔有德、耿仲明投降)的战略和策略都是讨伐明朝的。、他参与了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建设等的决策。
太宗去世后,八岁的福临即位。他是清朝的祖先,瑞亲王多尔根总是拍摄政治。范文程率先在书中拍摄政治之王,并邀请军队征服明朝,夺取世界。范文程是文官的第一位。他的建议对清朝夺取中原的基本政策和政策的制定在促进清朝军队的出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范文程在李自成入主北京、吴三桂来降等重大事件中积极提出建议,为清军入主中原、定鼎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235531[/img]
清军进入北京的顺治元年(1644年)。范文程不辞辛苦。面对百务废松、社会混乱、人心波动的紧张局势,他依然日夜努力,来来往往,佐理朝政。清朝入关后,由于异族身份,民族矛盾十分激烈。范文程从汉人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禁止根本原因,努力消除明季的弊政,与人民谋利,争取人心,开国定制。在他的努力下,形势稳定,清朝统治趋于稳定,民族矛盾也没有以前那么激烈了。
成功退休,寿终正宿
范文程在多尔贡担任监国摄政王(后来升级为皇父摄政王)期间,朝鲜中央政府形势奇怪。由于多尔贡的权力,它对顺治皇帝的王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朝廷要员纷纷站队多尔根,范文程贵为文官之首,如何选择一时颇为困难。他遭受了太宗皇帝的恩情,努力分担国家的烦恼。然而,时局不可预测。多尔根的权力是咄逼人的,顺治皇帝的王位岌岌可危。此外,几年前,河南王子多铎曾获得范文程的妻子,并被罚款1200英镑,并获得15份牛记录。现在他的哥哥多尔根掌权了,多铎的旧事不可避免地会报复和迫害他。范文程既不想负幼主,也不想从摄政王那里出发,只有急流勇退,托疾家居。但到目前为止,它已被多尔根排除在议政之外。
直到多尔根去世,范文程才被重复使用。此时,虽然他已经50多岁了,但他仍然忠诚不变。他继续尽最大努力支持国家政治。顺治九年(1652年),他被任命为世界一流的儿子,并授予政治大臣和太宗记录总裁。次年8月,加少保和太子太保,9月,近花甲年的范文程,请以病奏回家。
范文成活到康熙五年(1666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这位汉族官僚从21岁起就跟随努尔哈赤,一生为清朝四代皇帝服务。他死后也得到了崇高的礼遇。康熙皇帝亲自写祭文,送礼部侍郎黄机诏祭,送范文程葬在河北省怀柔县红螺山,死于“文肃”。
清朝范文程的地位如何?为什么他能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