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大家的印象中,李白不仅是一位浪漫的饮酒诗人,也是一位放荡不羁的天涯侠客。他不仅是一位令皇帝钦佩的偶像明星,也是一位一生都没有成为实权官的落魄一代。很多人对此感到惊讶。李白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挥笔是一部传世名著。此外,李白不是一只名利于他脑后的闲云野鹤。为了当官,他甚至作诗巴结了权贵,所以他只是把“想当官”这三个字写在额头上。为什么唐玄宗假装看不见?
[img]235353[/img]
李白
李白学不会阿谀奉承
如果你想成为朝廷的官员,最重要的是取悦皇帝。可以合理地说,唐玄宗崇拜李白的才华,欣赏李白的诗歌,把李白当作偶像明星。如果李白想得到一个朝廷的官职,只要他在唐玄宗的耳朵里,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但李白并没有学会这种无底线的奉承。
李林甫依靠他的“口蜜腹剑”成为宰相。杨国忠成为宰相离不开他健谈的嘴。安禄山可以被皇帝重用,靠贿赂大臣为他说好话。李白是个聪明人。他看不见。唐玄宗就是这样一个喜欢被人讨好的人。像张九龄和王忠思这样忠诚、全心全意为国服务的大臣,最终都输在了他不会说话的嘴里?
看清这一点,李白的仕途应该走得很顺利。毕竟李白曾经写过“生不封万户侯,希望认识韩荆州”这样拍马屁的诗。但李白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虽然他愿意折腰当官,但他不愿意一直做这么无底线的事情。为了自己的事业,偶尔一两次奉承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他每天都要拍马,李白根本做不到。
[img]235354[/img]
李白
李白做事不够圆滑
在官场生存很重要,就是团结同事,尤其是在古代,要学会左右逢源,做事顺利,凡事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否则,这个人在皇帝面前说你一句坏话,那个人在书上弹劾你,更别说仕途了,连生命都可能丢失。
我不知道李白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太受皇帝喜爱了。在法庭上,李白根本学不会尊重同事,更不用说那些不知名的小官员了。就连总理杨国忠和皇帝周围的高力士李白也不在乎。最过分的一次甚至让杨国忠在法庭上为他研究墨水,高力士为他脱靴。
李白在朝廷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于其他人不能巴结。李白甚至当众侮辱他们,根本不给自己留下后路。这也是李白未能成为实权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img]235355[/img]
李白让高力士脱靴
李白没有耐心
很多人都读过李白著名的诗:“安可以毁眉折腰,让我不开心。”。这句话展现了李白的骄傲和不屈,也展现了他对权贵的蔑视。但是李白在朝廷里呆得很稳。为什么他突然发出这样的感觉?
其实写这句话的时候,李白已经不是唐玄宗崇拜的偶像诗人了。地位不如以前的李白,突然觉得自己不可能在朝廷当官,于是立刻离开皇宫,回到了民间。
只能说,李白的做法真的太不耐烦了。“忍受”是古代官场的一门知识。自古以来,无数的大臣都在朝廷默默无闻多年。直到白发苍苍,他们终于等到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那时起,他们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李白在朝廷呆得很舒服,但他只是缺乏一个有实权的官位。如果他真的坚持下去,也许他真的可以混得比现在好。
不幸的是,李白不懂“熬”这门学问,在官场上沉不住气,自然到最后都没能混个实权官出来。
[img]235356[/img]
李白
李白太爱玩
李白的不守规矩在历史上很有名。虽然他想成为一名官员,但他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让唐玄宗看到他的治国能力,他整天喝酒,即使在皇帝面前假装不愿意。这样一个每天都想玩的人,如果他真的把国家事务交给他,皇帝怎么能放心呢?
只能说,虽然后人认为李白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生仕途有点不好,但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即使唐玄宗真的给了李白一个实权官,他也不能胜任这个职位。
[img]235357[/img]
李白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全唐诗》
李白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脑海里 为什么唐玄宗偏偏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