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提到罗成祥,我总是想到电视上的那个,所以我必须详细告诉你
汪洙在《神童诗》中写道:“万物皆下品,只有读书高。”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一冠军堪称传奇。
自汉武帝刘彻实施“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家作为百家之一,已登上高台,成为后世封建王朝唯一的正统思想。
从那时起,封建时代的人们必须学习儒家思想,选拔人才的“查举孝廉”制度也以儒家思想为参考标准。
当杨迪皇帝杨光执政时,他正式废除了九个产品中的正制,并创建了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然而,评估内容仍然是儒家思想。因此,如果士兵们想成为官员,他们只能努力学习。
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固定的流程,如乡镇考试、会议考试和宫廷考试。其中,在宫廷考试期间,皇帝亲自担任考官。在策论问答中排名第一的学者可以获得“冠军”的称号,成为羡慕他人的皇帝学者。
[img]234554[/img]
据《唐会要·选举》记载:“载初元年二月二十四日,试贡人在洛城殿前,数日方毕,殿前试人自始也。”
据不完全统计,从隋朝到光绪晚年废除科举制度,历代只有504名冠军,其中很少有人为后人所熟知。本文要介绍的是清朝的传奇冠军罗成祥。
年幼丧母过继罗家,考中进士参加殿试
罗成祥原姓李。他七岁时失去了母亲,然后父子相依为命。然而,由于他的父亲不善于管理他的家庭,他的生活很艰难。四川资州人罗腾焕和他的妻子来会泽做红绿纸等生意,所以李的父亲把他年幼的儿子传给了罗姓和他的妻子。
罗家虽然条件普通,但他的继父愿意花钱请人单独教他学习,因为罗成祥从小就很聪明。公元1893年,罗成祥参加了四川省的乡村考试,并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了经济冠军。两年后,他通过了会议考试,并通过了进士考试。接下来,他参加了评估顺序的宫殿考试。宫殿被光绪皇帝欣赏。八个字使他成为状元
恰好那次殿试和以前不一样了。当时清朝被欧洲列强打败了,连日本都能打败北洋水师。在痛苦的经历下,朝廷也意识到“关键人物”无法御敌。清朝真正需要的是拯救国家的好政策,所以这次殿试考的是时间政策论。
[img]234555[/img]
这让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感到困惑。而罗成祥却不是闭目塞听的人,
他有自己的看法。在殿试期间,他激动地写了一支笔,解决了时局,说了对策。最后,他抬头看着坐在宝座上的光绪皇帝。作为一代皇帝,他满脸郁结。
看到这位没有实权的皇帝,再想想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罗成祥在试卷结尾悲愤地写下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八个大字。
这时,慈禧太后刚刚结束了听政,光绪皇帝终于获得了权力,渴望展示自己的实力。因此,他渴望通过这次科举考试选拔一些可供自己使用的人才。
因此,这也是光绪皇帝第一次真正主持殿堂试卷。当他看到罗成祥试卷结尾充满情感的八个字时,他非常感动。很少有局外人能为国王感到难过。因此,罗成祥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的四川状元。为官、廉洁、国家和人民服务,万人死亡
罗成祥一生为官廉洁自守,为人坦率光明,他不求高官厚禄。他的名言“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只有读书高”,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img]234556[/img]
辛亥革命后,罗成祥虽然曾担任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省救济局督办,但勤政廉政。因此,罗成祥多年来一直是一名官员,但他的家庭一贫如洗。他一直被称为“布衣冠军”。
公元1926年夏天,罗成祥病逝,享年61岁。得知这个坏消息后,当地人家家挂白挂吊,成千上万的人把他的棺材送出城市,场面十分壮观。
罗成祥是谁?怎样才能成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