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张煌言的文章。
明清之间的是非恩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最后两个王朝,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论。明末抗清斗争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之一,自然经常被提及。在众多抗清名将中,有的像卢象升、黄得功一样战而死;有的像史可法、李定国一样坚决战斗到底,抵抗到最后一刻都不愿投降。当然,也有不少将领因各种原因投降清军,如吴三桂、洪承类、祖大寿等。
我们今天要投降的著名将军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战死战场,但明朝灭亡后,他坚持从事抗清活动20多年。知道复明没有希望后,他整天隐居在岛上。不幸的是,当他被叛徒背叛时,他仍然被清军发现。最后,他在45岁时英勇正义。这位与民族英雄岳飞和于谦并称之为西湖三杰名将是张煌言。
[img]234124[/img]
张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浙江宁波府。他的父亲张在四岁时考上了举人,然后继续升职。因此,他也可以被称为官员的孩子。从小,张就对兵法战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外,他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经常练习武术,这有助于他在未来与清军作战时依靠智慧和勇气。
崇祯九年(1636年),16岁的张参加了县试。他不仅在基础文学考试中表现出色,而且在朝廷为选拔文武人才而增加的骑射考试中表现出色,连续三箭击中目标。武功非凡,精通策略,成为张未来重用的主要因素。
清顺治两年(1645年),大举南下的清军在明朝灭亡后,趁势夺取了北方大量土地,并进一步向南发展。士兵们指向宁波城。当时扬州、南京等主要城市都陷落了,但张并没有选择投降清军,而是积极参与了明朝遗臣的反清斗争。同年,张与张国维、钱肃乐等人共同在绍兴监督国家。
[img]234125[/img]
然而,清军的进攻实在太强大了,而残余的明朝势力很难动员出足以匹配的军队。在前者的猛烈进攻下,杭州、绍兴也很快被抓获,张黄燕等人不得不带着鲁王通过台州逃往海上。当清军进攻缓慢时,张黄燕再次冒着危险前往浙东招募志愿者。以积极活跃的态度,他被鲁王授予了右边都皇家历史的官方职位。
顺治四年(1647),张煌言因在海上遭遇飓风翻船而落入清军之手,但七天后,他找到了逃回海上的机会。此外,他还在陆地上遭遇了清军的包围,多亏了以前的武功基础,才成功突破。岳飞率领岳家军时下令冻死不拆房子,饿死不掠夺房子,饿死不掠夺同样,张煌言也严格要求自己领导的部队,命令他们不要掠夺和欺负人民。张煌言对平民的尊重也受到人们的支持和喜爱。
顺治八年(1651),清军开始处理盘踞舟山的张等人。虽然他们成功守住了根据地,但已经缺兵少将的舟山,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近2万军民,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活力伤害。九月,舟山被攻陷,鲁王在张煌言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郑成功守卫的台湾省。郑成功是隆武政权的支持者,而鲁王则因与隆武帝的内耗削弱了抗清力量。他对此感到非常不满,只是想到了他的家庭背景,安置了他。
两年后,已经到兵部侍郎的张参加了明军对崇明的进攻。现在崇明岛当时只是一片沙洲,所以明军虽然占领了它,但还是很难利用当地的屯田训练。顺治十二年(1655年),张与郑成功下属甘辉、陈六御等人共同收复舟山,但第二年清军夺回舟山,陈六御也不幸死亡。他死后,在军队中享有一定声誉的张煌言得到了士兵们的支持,他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img]234126[/img]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黄燕一直与郑成功的军队作战,但随着康熙元年(1662)后者的死亡,张黄燕更加困难。经过两三年的坚持,陷入无助状态的张黄燕终于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他和士兵一起被遣散,隐居在浙江象山南部的悬岛。
然而,张黄燕想从现在开始埋葬自己的名字,但他的士兵中有人背叛了他。7月17日晚,清军趁夜深偷偷上岛抓获张黄燕。9月7日,他在杭州毕教坊被清军杀害,结束了他对明朝的奉献。
乾隆四十一年(1776),张煌言被列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并被清朝廷授予死亡头衔忠烈,虽然是过去敌人的礼物,但这也是对其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的肯定。
张煌言的起源是什么?岳飞、于谦同名,抗击清朝20多年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