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是康熙的侍者。据说他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这让康熙非常信任曹寅,让他去江宁编织工作。
曹的祖父和康熙皇帝的关系也是当时当地的一个著名家庭。可以说,曹雪芹早年也过着美好的生活,是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雍正六年来,由于曹雪芹的父亲曹勇在江宁编织期间的失败,雍正皇帝命令曹复制他的家,曹雪芹不得不和家人一起搬回北京的老房子。家庭落后,他不得不“吃粥和酒”。可以说,这一紧急情况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
大多数人认为曹勇在任江宁编织期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与他在康熙南巡期间频繁驾驶的经历有关。正是在招待康熙时的巨额消费中,曹勇不得不挪用江宁编织的库银。
那么,康熙为什么要多次住在曹家呢?难道没有预测曹家会因为这个原因发生事故吗?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对于康熙来说,住在曹家,被伴读的儿子接走,不仅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特别的荣宠。
先说说曹家的渊源。
曹家的一位祖先曾是明朝军官。在一场战争中,这位祖先被清军俘虏。然而,清军并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当作皇家包衣(即家奴)。虽然包衣的地位很低,但在满族清朝进入中原后,曹家的待遇也在上升。
更巧合的是,曹雪芹的太祖母孙氏成了玄烨(后来康熙皇帝)的奶妈,所以他的祖父曹寅也有机会入宫,成为小王子的侍读。侍读听起来没有地位,但他是一个真正的近臣。曹家开始通过这种与皇帝的关系发财。
康熙亲政后,曹西(曹雪芹的曾祖父)被派往南京“驻扎在江南织造郎中”。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专门负责在南京购买丝绸和缎子服装和各种皇家物品的机构,但事实上,它仍然有责任充当天子。因此,它不仅仅次于两江总督,而且更受皇帝的信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寅府。但对于曹家来说,这种信任也意味着巨大的代价。为了做好接车工作,曹家在60年内清空了三代家主积累的财富,毫不犹豫地挪用了江南编织府库中数十万银。
[img]232773[/img]
其实康熙的南巡活动现在看来挺无聊的。无论去哪里,都可以概括为“题词、宴请、赏银、封官、看戏”十个字。但是这种“无聊无聊”的方式一点成本都不小。
比如看戏,当时有句话叫“能养千军,不养一戏”,讲的是这些剧团花费的财力和精力。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红楼梦》中的很多段落都在影射康熙南巡的奢侈成本,尤其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几章,更是如此。
无论是当时的康熙还是后来的雍正,两位皇帝都不一定会看到这几十万的成本。尤其是康熙,刚刚享受完包衣奴才的热情招待,转眼就翻脸不认人,他做不到。因此,当有人向康熙报告曹寅挪用府库银时,康熙不仅不在乎,还直接为曹家开脱,说:“曹寅和李旭用了很多银,我知道原因。”。
说白了,如果圣眷不衰,曹家根本不会因为府库亏空而受罪。然而,康熙死后,雍正和曹家没有那么多感情。这位“日夜忧勤”的世宗皇帝,根本看不上曹家这个靠裙带关系的家庭。
后人除了对雍正刻薄寡恩的纯粹负面评价外,还经常提到他的勤奋。历史书称他“没有土木工程和音色娱乐”。这样一个以勤奋和节俭为座右铭的皇帝怎么能让他的奴隶浪费他的钱和食物呢?
[img]232774[/img]
此外,雍正对曹家失去了良好的印象。在九龙夺权的过程中,曹家赌错了宝,站在九哥尹明一边。因此,与雍正不太亲近的曹家自然失去了他的青睐。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这些失败与他的父亲有关,但厚厚的黑脸雍正怎么能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最初被康熙搁置的“政府库失败”问题被雍正提出。
当然,苍蝇不会咬无缝的鸡蛋。如果曹家本身真的没有问题,雍正也不会一直捏着曹家的辫子。不幸的是,与忠诚、勤奋、快速的曹西不同,他的后代们一个接一个地竞争。
他的儿子曹寅仍然擅长文学和武术,但他曾经在任期内转售黄铜,损失了数万两银子。当曹雪芹的父亲曹勇和他的四伯曹府负责江宁编织时,编织的房子更加烟雾缭绕。
尤其是曹复,他平日傲慢霸道,公然贪污公款,要求贿赂。就连雍正本人交办的工作也一点也不利索。最让雍正生气的是,有一次他穿的石青缎龙袍褪色了。雍正觉得自己脸色大失。他得到了,布料是曹家监督的。
想想看,雍正还保留着这种与主人既不亲近也不能工作的奴隶吗?因此,雍正六年来,曹府因经济不足、骚扰驿站、转让财产等罪革职抄家。原本轩赫一时的曹家也被打败了。
康熙很宠曹家,为什么雍正不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