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戚继光一样,俞大猷也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抗日将军。“俞龙戚虎”是当时人们对他们的赞美,也说明他们是平等的,可以比较。但不知怎么的,到了后世,戚继光的名气远远大于俞大猷。只要历史书提到抗日,戚继光就会成为配角,成为映衬戚继光红花的绿叶,这显然与俞大猷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不符。
[img]232540[/img]
余大猷比戚继光大25岁,抗击日本海盗的时间比戚继光长得多。从嘉靖两年的“日本争贡,掠夺宁波沿海县城”到嘉靖45年东南日本患者的基本平息,俞大猷从一个20岁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63岁的老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日本患者最严重的时期度过的。抗日足迹遍布浙江、直、赣江、闽粤,这在当时的抗日将领中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每一个抗日阵地都有余大猷的身影,每一场重要的战斗都有他的参与。在嘉靖四十一年前,俞大猷的职位高于戚继光,戚继光任参将时,俞大猷凭借抗日之功晋升都督。嘉靖四十一年,平海卫大胜,戚继光加官进爵,接替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而计划此战的俞大猷只得赏银二十二。从此,戚继光的风头开始盖过俞大猷。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戚继光情商高,生活灵活,有胡宗宪、张居正等人的照顾。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官员也和他关系很好。戚继光从来没有忘记给地方官记一笔战功。很多人说戚继光好话。余大猷天性倔强,原则性强,灵活性不够,与各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够和谐,受到更多的攻击。有时他明明打胜仗,却有些人无缘无故地攻击,反而被朝廷处罚。比如从1563年到1566年,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总兵,戚率陆兵,俞率水兵。他们密切配合,在南澳攻击潮州日本和海盗领袖吴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日本海盗的混乱基本平静。戚继光凭战功晋升为右都督,而同样战功赫赫的俞大猷则被弹劾,陷入革职闲住的处分。客观来说,俞大猷在抗日时间长、战斗次数多、歼敌数量多等方面都优于戚继光,他的抗日功绩排名第一。
[img]232541[/img]
和戚继光一样,俞大猷也去塞上了皇俘
,只是他在塞上的表现比戚继光差。在张居正掌权的时代,戚继光受到朝廷的高度信任,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他在蓟北任期修复了长城,发明了一系列先进的攻防武器,大大提高了明军的战斗力,降服了蒙古长秃和狐狸,不时入侵,被朝廷授予“王子少保”称号。于大猷到塞外是1560年,当时他被判刑并被关在昭狱,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被释放出狱,被送到大同立功赎罪。到了大同,在巡抚李文进的支持下,俞大猷认真策划抵制我的回答,巧妙地制作了独轮战车和双轮战车。凭借100多辆战车和3000步骑行,我在安银堡大败,回答了20万军队,并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个世纪里取得了最大的战绩。余大猷还发明了独轮车和双轮车,被称为“世界原始坦克发明者”。
余大猷喜欢读书,学识渊博,故事丰富。他不仅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而且精通诗歌和文学。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儒家将军。他的军事作品,如《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吸收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不断发扬光大,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军事作品与其他诗歌和文章相结合,汇编成16卷。它是一部集军事、文化、哲学、武器发明和武术训练于一体的传世作品。它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宝贵遗产。曾任福建巡抚、蓟辽总督的谭伦评论说,俞大猷“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将俞大猷与霍光、文天祥、于谦等千古名臣相提并论,可见于大猷的过人之处。
俞大猷武功高超,是嘉靖武进士,精通剑术、射术、拳术,一套融合杨家枪法、荆楚剑法的俞家棍法。嘉靖四十年来,俞大猷走访少林寺,发现少林棍术已失真传,于是选出两位年轻僧人回营,跟随他南征,学习棍术。两位僧人学了三年,棍法大成,回到少林寺传给寺庙。余大猷为少林武术成为中国武术的代表做出了巨大贡献。到目前为止,嵩山少林寺仍有太祖拳和俞家棍。1994年,嵩山少林武术代表团参观了余大猷的故乡泉州河市,并在余大猷公园立碑,对这位英雄表示感谢。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戚继光出名的抗日名将俞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