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占地为王,拥兵自重,都想组建自己的国家,称王称霸,这也导致了霸主无处不在的局面。战国时期,发展成为七雄争霸。起初,每个霸主的实力都是一样的,相互制约。直到秦始皇嬴政上台,他才占据主导地位,摧毁了六国,统一了世界。秦始皇晚年焚书坑儒,苛政虐民。项羽和刘邦为什么不敢在他生前谋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img]232080[/img]
秦始皇的巨大成就与他自己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后来,世界评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当嬴政13岁时取代父亲的位置时,朝政掌握在大臣吕不韦手中。嬴政相当于一种装饰,根本无法接触权力,但他没有足够的能力。他只能忍受让自己先变得坚强。
当时,吕不韦厌倦了他与太后赵姬的不正当关系,急于脱身。当他知道太后更渴望男人和女人时,他把门客老艾送给了太后。老艾赢得了太后的喜爱。随着太后的宠爱,老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一座山不允许两只老虎。这两大巨头很快就发生了利益冲突。他们在明里暗中战斗了很多次。最后,他们两败俱伤,给嬴政省去了很多麻烦。他们趁机解决了朝鲜的势力。两人凉了之后,嬴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img]232081[/img]
国家内部整顿稳定后,秦始皇计划解决这六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家。经过一番规划,他正式进军。在将军蒙田的帮助下,秦朝的军队实力如此强大,以至于敌人吓坏了,完全用武力征服了这六个国家。六国递交了愿意鞠躬的投降书,到目前为止,世界第一次统一,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壮举也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秦始皇死得早,49岁,40多岁是他的晚年。后来,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恶政虐民,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长城,造成许多人破人死亡,人不聊生。
据估计,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西楚霸王项羽和反秦刘邦显然和他是同一个朝代的人,看到他们的行为不像一个安全的人,愿意屈服,为什么没有听说过起义?事实上,这并不是责怪他们,当时秦始皇是世界眼中的神,无论是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他自己的手段,都是令人敬畏的。
项羽和刘邦的情况大不相同。当时项羽没有动静,不敢造反。原因是他已经是亡国的失败者,经历过与秦始皇的正面战斗,知道他和秦始皇有多不一样。现在他只想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做一个普通人。刘邦的情况更特殊。他当时是秦朝的亭长,拿着朝廷的工资,全心全意为朝廷工作。他怎么会有造反的想法呢?
刘邦后来造反是秦二世的不仁行为。如果秦始皇还活着,他就没有勇气了。即使他有,也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
秦始皇晚年焚书坑儒,当时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