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秦武王嬴荡,总会想到电视里的那个,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讲讲。
公元前330年,秉承孝公遗志、刻苦奋斗的秦惠文王嬴思拜犀首公孙衍,为秦国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并将秦国所有的军政权力交付给了公孙衍。同年,公孙衍率领秦军东出函谷,进入河西,歼灭了魏国河西驻军,俘虏了魏国将军龙贾,为秦国百年雪之耻。
[img]232033[/img]
第二年,公孙衍再次派兵攻打魏国,攻打汾阳、皮氏、曲沃、焦城,使魏惠文王不得不主动割地求和。就在这个好消息传到咸阳宫的时候,27岁的秦惠文王迎来了他的长子。兴高采烈的秦惠文王把孩子命名为“荡”,这意味着他希望孩子将来能“净化中原”,带领秦国走向更强大的未来。
公元前311年,卧病在床的秦惠文王嬴思病逝,王子荡在秦惠文王灵面前,为“秦武王”。
说起秦武王,近年来影视剧的黑化让他印象深刻,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匹夫,一个不适合秦王的人。
但历史上秦武王嬴荡真的是这样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在洛邑扛鼎、践踏天子权威的短命秦王,他对秦国做出了多少贡献?
01驱逐张仪,分割相权
[img]232034[/img]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说“驱逐张仪”是秦武王的功绩?驱逐这样一个为秦国奉献了半辈子的柱国大臣,还能算是他的功绩吗?
张毅为秦国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张毅的“外交欺诈”和秦国的外交声誉已经被扫地。山东国家不再相信虎狼之秦所说的任何话和承诺的任何条件。
当然,这并不是张仪被驱逐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秦朝以上的魏人太强大,影响了政治平衡。在当时的秦国,惠文后是魏国人,武王后是魏国人,张毅也是魏国人。除了武王后在秦国的时间不长,她没有形成自己的力量外,惠文后和张毅在秦朝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加强王权,控制各派系之间的平衡,秦武王必将从魏军开始。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开始?
惠文后来是秦武王嬴荡的母亲,武王后是秦武王嬴荡的媳妇,而张仪是秦武王的谁?什么都不是!张仪自然成为打击魏人势力的最佳目标。
张仪被驱逐后,秦武王将父亲秦惠文王设立的相国之职一分为二,分为左右丞相,分散相权,加强王权。
02平定巴蜀,联合越国,威胁楚国
公元前310年初,韩、魏、赵、齐等国派出特使祝贺秦武王登基即位。秦武王单独遇到了越王无疆的特使,与他见面攻击楚国,制约了楚国的发展。越国和楚国是南方的强国,都想灭绝对付。秦国打算联合起来,越王无疆自然高兴地同意了。
就在秦武王准备从巴蜀地区调动兵力,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威胁楚国时,秦惠文王时期平定的巴蜀地区因蜀相陈庄发动政变,杀害蜀侯,调动兵力对抗秦国的统治。秦武王一怒之下,命左丞相甘茂带领大军直奔巴蜀,迅雷不及掩耳,打败了陈庄的叛军,杀死了蜀相陈庄。直到那时,巴蜀地区才完全平定下来,从此,开始为秦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兵员,成为秦国的大后方。
03攻占宜阳,率军直入周王铉,扛鼎践踏周王权威
[img]232035[/img]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带领秦军主力东出萧函,将秦国各方势力整合,离开韩魏关系后,以“车通三川,想窥周室”为由,兵锋直接指向韩国军事重镇宜阳。
韩襄王派重兵增援宜阳,派使臣到各国求助。然而,魏、齐等国拒绝出兵前秦国的运作。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奋斗,韩军被甘茂率领的秦军主力击败,伤亡惨重,韩国精力充沛。韩襄王不得不向秦国割地求和。
秦武王得知甘茂攻宜阳的消息后,率领近卫君临宜阳城,带领甘茂前往宜阳后面的周王畿洛邑。战国时期,即使周王室日益衰落,如果各国君王需要去周王畿,也会给足周天子面子,让人“通报”。然而,只有秦武王和秦昭襄的兄弟是个例外,他们都直接带兵进入周王畿。他们不仅没有见到周天子,而且让周天子来见他。
然后,秦武王试举雍州鼎(龙文赤鼎),为了挑战周王室所剩无几的权威,向世界证明秦国并吞天下的野心和能力,结果绝膑而死...
秦武王嬴荡践踏周天子权威的短命,在位期间对秦朝有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