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著名将军。在历史上,他和孙武一起被称为孙武。他是两位军事大师之一;战国初期,魏文侯傲视群雄,成就霸权。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在吴起的反复打击下,秦国失去了整个河西之地,战略空间急剧缩小,被压迫在洛水以西移动。在前389年的阴晋战役中,吴起以5万新军突破了秦军50万,这使秦国更加糟糕。
[img]231266[/img]
然而,吴起在巅峰时期突然抛弃了魏奔楚,使魏国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指挥官。《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清楚地解释了吴起离开的原因。简单来说,吴起热衷于名利。魏国国相的叔叔害怕吴起和他争论,所以他设计陷害和排斥吴起,使魏武侯不再重用吴起。吴起别无选择,只能离开魏国去楚国。为什么要被迫离开楚国?叔叔痤疮:不能全怪我,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简单,我们来分析一下。
魏文侯在统治的同时,国内两股势力之间的斗争也悄然出现。这就是鬼谷学派和西河学派之间的斗争。其中,鬼谷学派主要是平民。例如,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在魏文侯早期被广泛重用的人来自鬼谷学派,而西河学派是由孔子弟子夏在魏国夺取河西之地并设立西河郡的人创立的。后来,他有很多弟子,其中,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等人都是最好的,甚至魏文侯也拜子夏为师。
[img]231267[/img]
虽然子霞是孔子的弟子,但他的思想不同于传统的儒家思想。西河学派在倡导遵守礼仪的同时,也融合了法国的权谋。它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利用,忠于国王。魏文侯早期用人只注重能力而不注重背景。出生在平民身上的李悝、吴起、乐羊等人被重用。可以说,鬼谷学派实现了魏文侯的霸权。然而,当霸权开始形成时,西河学派的思想极大地满足了魏文侯的统治需求。这样,魏国两种思想的碰撞必然会发生。
与吸引平民的鬼谷学派不同,西河学派注重背景,为魏培养了大量公卿贵族背景的人才,其中以公叔痤疮和公子昂为代表。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支持下,西河学派的人才逐渐占据了魏国的上风。另一方面,随着李悝、乐羊、翟黄等人的去世,吴起独自一人,在与西河学派的斗争中处于劣势,逐渐衰弱。
对于魏文侯、魏武侯等优越人士来说,自然要靠鬼谷学派来争霸打天下,但稳定的统治是西河学派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此外,大多数鬼谷学派都来自魏国以外的人才,而西河学派培养的是魏国人才,自然可以重用。
[img]231268[/img]
叔叔痤疮的陷害和排斥只是诱因。没有叔叔的痤疮,其他人也会排斥吴起。吴起被迫离开楚国的真正原因是魏国鬼谷学派的衰落。只要这种情况不改变,吴起迟早会离开魏国。
西河学派在魏国占据了上风,对魏国的影响相当大。从那时起,出生在魏国朝廷的平民很难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雄心壮志;吴起弃魏奔楚也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魏惠王时期的公孙衍和张仪一个接一个地落后,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如果吴起仍然被重用,秦国仍将处于困境。如果公孙衍和张仪能在魏国展示他们的雄心壮志,秦又怎么谈崛起!
为什么战国时期魏国猛将吴起投奔楚国?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