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魏惠王的故事吗?
魏惠王,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魏惠王在父亲去世时与弟弟公仲丝争夺位置。这时,在公孙奇的策划下,韩赵联合进攻魏国,在浑浊中击败魏军,将魏惠王围困在军中。然而,在如何处理魏国方面,韩国和赵国存在分歧。
赵国希望魏国割地,而韩国主张将魏国分为两个国家,魏国分为两个国家,国力将大大削弱,不再对韩国和赵国构成威胁。赵国不同意韩国的主张。韩国不高兴,连夜带着军队离开战场。因此,惠王能够保住他的王位。
[img]230870[/img]
浑浊的失败并没有损害魏国的活力,第二年(公元前368
年)魏对韩赵发起反攻,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魏国打败了韩、赵,保持了独立,但三晋联盟破裂。
随后,由于秦、齐的崛起,韩、赵、魏再次成为联盟。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东迁至梁,又称梁。魏惠王迁都梁后,便于统治广大东部地区,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中的影响。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了十二个诸侯国,包括宋、卫、邹、曹、鲁、陈、蔡、徐等淮泗地区的小国,以及战国七雄中的秦、赵。
魏惠王在各路诸侯面前摆出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在诸侯之间发号施令,试图以逢泽之会确立魏国在列国间的统治。那为什么十二个诸侯国都不敢反对呢?
[img]230871[/img]
事实上,魏国当时是中原霸主,魏惠王即位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早在魏文侯时期,以李悝为相,实行政治改革,以乐羊、吴起为将领,富国强兵,开拓大片领土,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淮泗地区的小国自然不敢反对魏国。魏惠王迁都大梁时,鲁、宋、魏的国君去魏朝见魏惠王。文侯、武侯后,魏惠王成为诸侯的领袖。
出乎意料的是,作为战国七雄的赵国和秦国为什么不反对魏惠王呢?为了联系赵国,魏惠王将榆次(今山西榆次)和阳邑送给赵国,并与赵军联盟漳水。此时,赵国自然没有反对魏国与赵国的盟友关系。
[img]230872[/img]
秦国是另一个阴谋。商鞅认为秦国的势力暂时不是魏国的对手,建议以尊魏为王的方式麻痹魏惠王。公元前344年,商鞅奉秦命游说魏惠王,劝他先称王,然后阴谋齐楚。魏惠王傲慢自大。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他召开了一次会议。
会后,魏国的力量引起了诸侯们的恐惧,因此韩国和齐国在反对会议的情况下走得很近。公元前341年,齐国采取了引诱敌人的深入策略,歼灭了10万魏军,魏军教练庞娟自杀,王子申被俘。然后齐、秦、赵从三面攻击魏国。齐宋军队围攻魏平阳。
公元前340年,秦国商鞅大破魏军。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魏国失去了中原的霸主地位。
十二路诸侯逢泽会盟时,魏惠王为何自称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