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在翠微宫含风殿中去世。李世民一生文治修明,武功赫赫,其能力和成就赢得了世界后人的崇敬。然而,李世民生前所做的一件事,却为大唐王朝开辟了一片混乱之源。贞观十一年,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李世民,将年方十四的武则天迎入后宫。五十三年后的天授元年,武则天篡唐自立,建立了武周王朝。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不是李唐的后代,但她坚决篡夺了皇帝的位置。在古代倡导“三纲五常”的时代,她的行为相当于用一个人的力量挑战世界人民的宽容底线,也引起了反武力量和李唐后代的强烈反对。从上台到下台,前后几十年,武则天也成了唐朝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在变数横生、危险的情况下,无数人的命运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唐代大诗人宋之问,就是其中之一。
[img]230697[/img]
据《旧唐书》记载,宋之问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宋令文“有勇气,而工书,善属文”,多才多艺,是唐高宗的左晓卫郎将军。宋之问家学渊源,从小就充满了阅读史,才华横溢。他在上元二年的高中攻读学者,开始了仕途。宋之问“伟大雄辩”,外表端庄,口才出众,才华横溢。
宋之问成名时,正值武则天当权之际。宋之问热衷功名利禄,竭尽全力媚附武则天,希望能得到武则天垂青,想从此一步登天。宋之问为了能接近武则天,可谓挖空心思不惜血本。当时,张易之兄弟最受宠,宋之问对张氏兄弟百般阿谀奉承,丑态百出,时人都侧目而视。可笑的是,宋之问这么折腾,效果却很差。他有“口病”,引起武则天嫌恶,连话都不想多跟他说。他没有取得巨大的进步,最高只能担任“尚方监成、左奉晨内供奉”等一般职务。
龙的第一年,武则天在宫廷斗争中最终失败。唐朝中宗李贤继位,唐朝日月重光,宗社再安,皇权又回到了李唐后人手中。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规矩,大量武则天的老大臣被清算。宋志问在武则天时代没有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但他的名声被唐中宗视为武则天集团的“铁杆分子”。他非常讨厌他,把他贬到北京,流放到偏远而荒谬的龙州。
[img]230698[/img]
宋之问的坏习惯没有改变,但他仍然热衷于财富。经过一番投机,他花了很多时间从龙州回到了首都。他削尖了头脑,找到了一个官员的职位。他最终在法庭上站稳了脚跟。宋之问故态复萌,开始寻找下一个靠山。他发现太平公主势力很大,立即开始在太平公主门下奔波。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权势很大。宋之问立即改变了主意,成为了安乐公主的走狗。
宋之问的仕途刚刚改善,打击再次出乎意料。唐中宗李显死后,唐瑞宗李丹继位。唐瑞宗也不喜欢宋之问。他认为“这个问题附张易之和吴三思”是一个小小的人,非常讨厌他。太平公主没有给他添好药。结果,宋之问再次被贬,流放到南方荒凉的钦州。
流放钦州期间,宋之问活得如年,翘首以盼京师来的消息,希望能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但这次他并没有那么幸运。唐睿宗之后,唐玄宗登基。唐玄宗即位之初,颇有当年李世民的风范,英明果决雷厉风行。唐玄宗没有忘记宋之问。他比以前更讨厌他。他根本不想再见到他了。登基第一年,唐玄宗专门千里迢迢下发诏书,将宋之问送到钦州。
不仅皇帝恨他,唐朝人也鄙视他。宋之问也做了一件亏心事。据《旧唐书》记载,唐中宗在位期间,宋之问从龙州潜逃回京师。他的好朋友徐都尉王同明带着极大的风险把他留在家里。当时正在秘密谋杀奸臣武三思的王同娇是一位忠直之臣。宋之问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感谢王同娇,反而把此事当成洗白自己、立功受赏的好机会,卖友求荣,出头告密。结果,王同娇、张仲之等十几个人都被全门抄斩。宋之问立功升官,穿上绯红官服。据《朝野》记载,宋之问恩报仇,连普通人都讨厌鄙视他,“因为世界上所有人都鄙视他”。民间还编了一首歌讽刺他:“问等绯衫,王同明血染”。宋之问完全成了皇帝和人民都讨厌的万人嫌疑。
都说“文如其人”,这句话在宋之问中失败了。宋之问虽然性格卑鄙,但诗才一流。历史称他为“尤善五言诗,当时无法脱颖而出”,五言律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渡汉江》:“岭外音书断,冬复春。近乡情更胆小,不敢问人”,千百年来传诵不息,成为流行的唐诗佳作。
唐代诗人万人嫌,宋之问的性格有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