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林甫是白字先生,他不是通过科举考官,而是能成为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很多朋友好奇李林甫是怎么坐在相位的。他是唐朝的宗室吗?是的,李林甫是唐太祖李虎五世从孙,属宗室宰相。然而,他能得到唐玄宗的宠信与他的行为有很大关系,而不是依靠一层身份。不幸的是,李林甫并非名相,他独揽大权后,排斥贤才,朝纲紊乱,为唐朝走下坡路埋下隐患。
1、伏猎侍郎
《 旧唐书 ·第四十九条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
萧炯是户部侍郎,尝着和挺之一起庆祝吊唁。客次有《礼记》,萧炯读着说:“蒸,伏猎。”炯从官早,没有学术,不知道“伏腊”的意思,误读了。挺之戏问,炯和以前一样对。挺之白九龄说:“省里怎么会有‘伏猎侍郎’?”林甫讨厌它,因为它是岐州的刺史。
萧炅[jiǒng]小炯和严挺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看到了一本《礼记》,于是读到了《蒸味伏猎》。萧炯把“腊”读成了“猎”,伏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字;一指伏祭和腊祭之日。
严挺之也挺坏的,故意再问萧炯,结果这个傻瓜又重复了一遍。于是“伏猎侍郎”这个名字就名垂青史。
严挺之对当时的首席宰相张九龄说了这件事,就是张九龄把伏猎侍郎贬出了首都。
这件事深深得罪了李林甫,萧炯是李林甫提拔的。俗话说,物以类聚,贵为宰相的李林甫本人也是白字先生。
[img]230629[/img]
2、弄獐宰相
李林甫不是科举出身,但他也一步步登上了占主导地位的首相。当他第一次进入首相时,他只在三位首相中排名第三。然而,李林甫善于揣摩圣意。后来,他的设计将张九龄驱逐出首都,拥有近20年的专有权。
当年,李林甫拜相后,
唐玄宗越来越受欢迎,所以他在朝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一年,李林甫的表弟姜都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祝贺他。他骄傲的表弟打开他的阅读,非常尴尬。《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
“太常少卿姜度,林甫叔子,度妻生子,林甫手书庆之说:‘闻有弄炅之庆’客视之掩口。:“乃生男子,载宿之床,载衣之衣,载弄之章
诗经《小雅·斯干》传下了一个弄章之喜的成语,意思是生了儿子。李在贺信中写下了“弄章之庆”。王字旁的章是玉,反狗旁的章是鹿。
李林甫的贺书当众打开后,引起了人们的掩口而笑。估计大声笑的话,恐怕会被这个奸相报复。
[img]230630[/img]
3、章宰相也有诗歌传世的诗歌
清代洪亮吉《北江诗》中说:
诗人的工作,没有不自觉的读书者。也就是说,在唐初的四个儿子理论中,年仅弱冠,而最近淹雅的人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可以类比。用韩文公的眼光看一切,必须谆谆教诲:「凡是文辞,要稍微识字一下。」也有杜工部、诗家和宗匠「读书难字过」。由此可见,读书又必自识字才能开始。弄炅宰相,伏猎侍郎,不闻诗文传世,职是故耳。
洪亮吉说,诗人的基本修养始于读书。韩愈和杜甫都说识字的重要性。可见读书也是从识字开始的。
这两个白字先生,没听说过诗文传世。可见这就是识字不扎实的原因。
伏猎侍郎萧炯确实没有看到作品传世,但李林甫还是有诗流传下来。比如这首歌《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挂冠知止足,难道独汉疏贤吗?入道求真夫妻,辞恩访列仙。
瑞文含日月,陈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贺监指着著名诗人贺知章,他86岁时病得很重,病愈后请唐玄宗恩准他回家当道士。
唐玄宗允许他亲自写诗。当时王子领百官送贺知章,其中还有李林甫,他还假装写了这首诗送贺知章。
[img]230631[/img]
4、《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应制诗是按照皇帝的要求写的。这首送贺知章的诗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白字先生可能不会写诗,但这种诗很可能是前一天写的,第二天拿出来的。
挂冠知止足,难道不是独汉疏贤吗?
楚国龚舍、汉逢萌都有解衣冠、挂城门的故事。之后挂冠指辞官,弃官。汉疏,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两人同时辞职。前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来讲贺知章辞职的事。
入道求真夫妻,辞恩访列仙。
何知章辞官说要回家做道士,辞恩,辞别皇帝。
瑞文含日月,陈翰动云烟。
瑞文,皇帝的文德。陈翰,皇帝的墨迹。贺知章很容易表示皇帝亲自写诗送行。然而,这两句话有点合掌。
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img]230632[/img]
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属于吴地。这两句话说,贺知章将乘公共汽车回到南方的家乡。
这首诗特别描写了唐玄宗对贺知章的恩遇,这是应制诗的特点,也是李林甫的心。
除了李林甫,文学史上还有一个光芒万丈的人:诗仙李白。他还写了一首告别歌,《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告诉长生息机。真诀自茅氏得以来,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充满雾星,仙桥浮空岛微。借问想栖珠树鹤,何年却飞向帝城。
这是完全标准的七言律诗,李白很少。
[img]230633[/img]
结束语
当李林甫即将入相时,唐玄宗曾咨询过张九龄,张九龄说:
"宰相是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不幸的是,唐玄宗并没有听从张九龄的劝诫,坚持要让李林甫入相,李林甫一步步夺取大权,正是唐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时候。
白字先生李林甫担心有才华的人会威胁他的相权,杜绝边将进入相的道路,所以他喜欢重用将军,如高仙芝、哥舒翰等。他提拔的杨国忠也是一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人。这一切也为未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机。
天宝十一年 ,李林甫病逝,不久被杨国忠诬告, 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一代英雄李隆基狼狈逃入川,大唐盛世拉下帷幕。
为什么李林甫没有科举入仕,能成为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