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完璧归赵总会想到电视里的那个,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赵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林相如机智勇敢,面对秦王一点也不怕。故事中的秦王是一个无耻的人,他欺负软人,害怕硬人。他甚至想强迫他无知,被世界鄙视。
故事中的秦王实际上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秦国在秦昭襄王手中得到了最强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230281[/img]
雄才大略,用来形容这位秦王也不过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秦昭襄王这么厉害,为什么还会有完璧归赵这样的事?
归赵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
影响整个战国格局的事件有两件,一件是乐毅伐齐事件,另一件是严英之战。
前者是齐国的衰败之战,后者是楚国的衰败之战。完璧归赵发生在两者之间。你说完璧归赵是为了和氏璧?显然不是。
秦国要想统一世界,就需要打败齐、楚、赵三座山。乐毅伐齐后,齐国几乎被燕国摧毁。即使田单成功复国,齐国也很难再崛起。在这种背景下,包括赵和秦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开始对齐。
[img]230282[/img]
面对这样的情况,齐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齐国派出说客,对赵王晓之以情,动之以礼,放弃了对齐国的进攻。
赵王的举动使秦昭襄王开始恐慌。
如上所述,齐、赵、楚是秦必须打败的三座山。现在他们终于打败了一座,但另一座突然放弃了对齐的军事行动,这不得不让秦国王担心。秦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当然,这是秦后来军事行动的结论)。
本来一切都准备好了,赵国却突然不打齐国,秦昭襄王有理由相信,是赵王注意到了秦国的野心。
如果赵国和楚国在秦国攻打楚国时联合攻打秦国,秦国将遭受巨大损失。
所以,为了试探赵王的心思,就有了这完璧归赵。
事实上,从赵的完美角度来看,林相如实际上扮演着非常小的角色。当赵国刚刚被秦国要求换城时,林相如的建议是:秦国很强大,赵国不能违反他们的要求。
然而,到达秦国后,林相如不仅欺骗了秦王,还偷偷地将和氏璧运回了中国。请注意,林相如在秦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林相如的想象。秦昭襄王从未否认以城换璧。
[img]230283[/img]
所以,如果秦昭襄王真的单纯的想和氏璧,光是这个借口就够了。
林相如最终能够安全地将和氏璧带回中国,而且没有被秦国攻打,这是有可能的,那就是秦昭襄王原本的意思不在和氏璧上。
他只是想看看赵王是否敬畏秦国。一旦赵王同意了秦昭襄王的不合理要求,秦昭襄王的目标就实现了。
而林相如正好促成了这件事。
因此,林相如甚至可以说是完璧归赵事件中的罪人。事实上,除了完璧归赵和池池之会,林相如再也没有消息,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历史上真正的完璧归赵是什么样子的?林相如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