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再次伐魏。他率领军队走出斜谷道,与魏国司马懿僵持渭南。在此期间,诸葛亮不仅多次派使者下战书,甚至送女性饰品激怒司马懿,而且司马懿以不变的方式应对一切变化,坚持不挂免战牌。同时,他采取了“千里请战”的妙招,平息了将军们的愤怒。
最后,诸葛亮别无选择,只能在五丈原与魏军对峙。在此期间,诸葛亮派使节去司马懿军。司马懿问使者诸葛亮有多少睡眠、饮食和工作,没有询问军事情况。使者回答说:“诸葛公起得早,睡得晚。他亲自阅读了20多根棍子的所有惩罚;他吃的食物不到3升。司马懿听后暗暗喜出望外,对亲信说:“诸葛孔明吃得少,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
《晋书·宣帝纪》记载:“首先,亮使至,帝问:“诸葛公的日常生活怎么样?食可几(许)米?对说:‘三四升。第二次问政事,说:‘二十罚已经自省了。"皇帝既然告人:"诸葛孔明可以长久!据《裴注三国志》35卷《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时,每天只吃三升米饭。魏军指挥官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高兴地断言“它会死”。
[img]229659[/img]
当时汉代的一升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三国时期蜀汉的衡量应该遵循汉代的标准,而曹魏的一升相当于现代的204毫升。其实这4毫升的差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三国时期的一升基本等于汉代的一升,都是200毫升。根据吴承洛的《中国衡量史》,今天魏晋一升约为0.2023升,当时三升约为0.6升,每升约为1.7斤,0.6升约为1.02斤,即诸葛亮病重时每天可以吃1斤。与现代人相比,这种食欲不能算小。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有许多关于当时人们生活的记录。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一个普通人的食欲每天大约是5升,而一个战士的食欲每天大约是7升!
宋书卷86提到南北朝某支部队的饭量:“兵士2万人,年食米48万斛。宋元以前,一斛是100升,48万斛是4800万升。这么多粮食让2万士兵一年吃,平均每人每天6到7升。南宋的量器和三国时期一样,每升合现在0.2023升,6-7升大米大概有两斤多。这些士兵的平均食欲是诸葛亮的两倍。《宋书》卷十九还有一句话:“方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说明就军队而言,每天7升口粮是较低的标准。
三国时期的人吃多少也与当时的特殊环境有关。在那个时代,他们可以吃全谷物,填饱肚子,更不用说吃零食和营养补充剂了。与此同时,古人通常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他们的食欲比我们现代人大得多。就这样,诸葛亮在去世前一天吃了一公斤大米,每顿饭大约三到两公斤。然后,因为当时的食物并不丰富,而且在战场上,除了大米,他几乎什么都不吃。最后,应司马懿的猜测,蜀军与魏军对峙100多天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
五丈原之战也成为晋室夸耀祖先事业的事件之一,《晋书乐志下》收录了《宣受命》:“宣受命,应天机。风云时动,神龙飞。御诸葛,镇雍,梁...冲而泰,天之经。养威严,运神兵。明是震毙,天下宁。”
历史上真的是诸葛亮每天吃3升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