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堂的故事,
公元892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沙陀人,五代十国后晋开国皇帝后晋高祖石敬。
曾经割让幽云十六州给辽国,因为愿意把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当傀儡儿皇帝,而受到世人的批评。
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石敬堂摧毁了后唐,建立了后晋为皇帝,改元天福,以汴梁为国都。
942年,晚年的石敬堂,既怕父皇帝耶律光,又不敢得罪手持兵权的实权人物刘知远,忧愤成病,不久病逝,时年51岁。
石敬堂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人物,早年他淳朴稳重,不苟言笑,喜欢学兵法,称帝后崇尚节俭,远离声色犬马。
石敬堂在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工作时,亲自处理了很多事情,擅长破案,尤其是一些疑难案件。
《旧五代史》记载:
“有店妇和士兵之间的诉讼,云‘曝粟于门,为马吃’……”
有一天,一家小店的女士和士兵发生了争执。女人说:“我在店门口晒谷子,被他的马吃光了。请成年人为民女作主!”
士兵一脸无辜,大喊自己委屈,却找不到证人证明自己的清白。
石敬堂说:你们两个争论不下。如何判断谁对谁错?这样,你就可以杀了马,切开马肠看看。如果有谷子,你就杀了士兵。如果没有谷子,妇女就会死!
[img]228924[/img]
五代局部出行图
石敬堂于是派人杀了马。马肠里没有谷子,然后杀了不讲理的民妇。此后,河东人民为之肃然起敬,没有人敢敲诈勒索,寻衅滋事。
石敬堂奉命镇守常山(河北石家庄)时,治理当地人民,以孝为先,发现父母健在,兄弟分家,依法判处死刑。
在任期间,石敬佬“勤于官事”,没有积压的案件。
石敬堂审理案件时,并非都是如此血腥,也有动之以情之以理的时候,将棘手的问题迎刃解解,争议双方都心悦诚服。
常山属邑有两兄弟。分居后,弟弟把一块地卖给了弟弟。在价格讨论之前,弟弟改变了主意,把土地卖给了一个出价很高的买家。
买家怕惹麻烦,就让弟弟找弟弟写字据,弟弟找弟弟解释意图。
哥哥被哥哥放鸽子,当然不满意,坚决拒绝立字,所以几个人吵到县政府。
县长认为两兄弟都犯了错误,所以他们被送到了石敬堂的政府。石敬堂对两兄弟说:“你们这里的人不仁慈。这是我新任长官的原因。我很惭愧我没有教育你!”
两兄弟不敢抬头,听石景堂然后说:“合理地说,哥哥想得到一个好田,哥哥想要一个好价格,哥哥应该跟着哥哥,阻止哥哥得到一个好价格是错误的,当哥哥不仅不合理,而且太不公平,应该用鞭子惩罚,土地卖给买家可以高价!”
石敬堂的判决使两兄弟无言以对,心服口服,当地官员“上下服其明”,都佩服石敬堂断案高明,观察入微,在情合理。
揭秘:后晋开国皇帝石敬堂鲜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