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萧何的话
简单来说,萧何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坚定地执行自己规则的追随者,而不是一个有很多策略的“顾问”。
[img]228742[/img]
刘邦去世后,汉惠帝继位。作为一名功勋,小何继续担任总理。两年后,小何也将就木。刘颖亲自来看望他,问他谁适合继任总理。在场的人没想到他推荐曹参。
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后,其实可以提前预料到,相位不是他,并开始准备上任。果然,几天后,朝廷派人宣布任命。
1、曹参有足够的资格,陈平半路投资
萧何和曹参是老相识,关系一直很好。早年在沛县,他们和泗水亭长是“狐朋狗友”。后来刘邦起兵,萧何和曹参一起帮忙,一文一武,一个坐在后面,一个在前线努力,各司其职,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功臣排名中,萧何和曹参暗中竞争第一,产生了一些误会。当时很多功臣推荐曹参为功臣第一,这是合理的。
[img]228743[/img]
自从沛县开兵以来,无论是对抗秦兵、楚军,还是后来随韩信开拓北方战场,平定魏、赵、燕、齐,曹参始终带头,“身穿七十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司马迁详细记录了曹参的战绩:“凡下二国,县122;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一人——《史记曹相国家》
除了韩信、英布等独挡一面的异姓王将领外,这份成绩单上的樊迅、周勃等人都比不上,陈平就更难望其项了。
大汗王朝建立后,曹参与了平定异姓王的战争,取得了新的成就。
陈平早年跟随项羽,后来在投奔刘邦之前没有重用。到了大汉阵营,陈平的作用主要是出谋划策,更像是顾问。他曾向刘邦献计,离开西楚君臣;诈游云梦,智擒韩信;解开刘邦的白登之围。功劳不小,但与曹参相比,陈平还是隔着一个樊霆。
当时很多大汉功勋还活着。与他们的资历相比,曹参确实比陈平更有威望,更适合当宰相。2、曹参有足够的工作能力
刘邦有一个儿子叫刘肥,他是一个私生子,和一个姓曹的女人合作。刘肥的能力很平庸,但刘邦被任命为齐王。刘邦把最大的诸侯国交给了阿肥,这也是一个无助的举动,只是他年纪大了一点。因此,刘邦担心刘肥不能很好地管理齐国,所以有必要为他找到一个有效的将军。
[img]228744[/img]
经过慎重考虑,刘邦选择了曹参。曹参上任后,邀请齐国的“长老诸生”共商治国之道,@ 曹参决定以黄老理论为治国理念,休养生息,轻赋薄赋。齐国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曹参也完成了从将军到文臣的转变。“相聚九年,齐国安居乐业,大称贤相”。
汉朝的封国就像一个小朝廷。如果你能做好齐国的国相,你就有能力治理大汉江山。特别是曹参的无为而治,与大汉朝廷的国策不谋而合。另一方面,陈平有很多鬼点子,他也喜欢左右逢源。当顾问还可以。治理国家和政治不是最好的候选人。
丞相是帝国百官之首,权重高,要协助皇帝治国理政。萧何忠于国家,从长远出发,从大局出发,推荐曹参为国举贤。曹参也配得上萧何的推荐,沿着萧何的路线继续发展,留下了一个关于“萧规曹随”的故事。
为什么萧何临死前不推荐陈平接替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