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年,朱元璋还是吴王时,立长子朱标为世子,朱标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立即立朱标为王子。朱元璋对朱标寄予众望,不仅给他请了很多老师,还亲自教他。朱元璋对朱标的表现也非常满意,完全符合皇帝的标准。但1392年,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朱元璋很难过,更重要的是,储君的座位突然空了。朱元璋必须重新找到继承人。事实上,朱棣是当时最合格的。
[img]226556[/img]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1360年出生,10岁时被封为燕王。朱棣可以说是所有王子中最像朱元璋的。朱棣真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朱迪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很有才华。而且经常在外面战斗。尤其是朱棣就藩的燕地,靠近蒙古草原。朱迪和蒙古人经常有战争,大部分都是胜利的。连朱元璋都说“清沙漠者,燕王也!朱元璋多次命令燕王帅师出征,并命令他控制沿边军马,燕王威名大振。可以说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棣。
[img]226557[/img]
除此之外,朱标去世后,朱棣成为继承皇位的首选王子。尽管朱棣是朱元璋的四个儿子,但在朱元璋之前,第二个和第三个都去世了。朱标死后,朱棣成了老大。朱棣在成为储君方面有更多的优势。朱棣绝对是从皇子中选择储君的首选。但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并没有被王子选中。朱标的长子朱允炆被选中,直接跳过儿子,传给孙子。所以,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棣,而且朱棣能力很强。他为什么不传给朱棣?其实最重要的是朱迪太像自己了。
[img]226558[/img]
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朱元璋选择朱彪和朱云文作为继承人。事实上,他们是有共同点的。朱彪温文尔雅,善良善良,颇具儒家风范。说白了,如果他成为皇帝,那绝对是仁君的风范。再看看朱云文。朱云文在任期间,加强了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变了祖父朱元璋的一些缺点
,历史上称之为“建文新政”。说白了,朱标和朱允炆都是同一个人,都是仁君的风范,和朱元璋大不相同。这是朱元璋最看重的。
[img]226559[/img]
你知道,新王朝建立后。最初的皇帝大多使用铁腕来治国。虽然这种治国方式是有效的,但它会留下许多缺点。铁腕下压制了许多问题。第二位皇帝是仁君。说白了,治国的概念比较宽松。这样,王朝的缺点就可以消除,王朝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朱彪和朱云文都是这样的人。
让我们看看朱迪。朱迪的许多方面与朱元璋完全相同。而且他的性格也很相似。如果朱迪继位,他必须用铁腕治国。从朱迪后来成为皇帝的政策来看,情况确实如此。如果是这样,这个国家的矛盾将变得越来越严重,不利于长期发展。如果朱迪没有实施朱高炽的仁政,明朝以后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img]226560[/img]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才不想选择朱迪作为接班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朱迪是藩王。一旦选择他,肯定会对明朝以后的皇位继承产生不良影响,怕其他藩王造反。
朱棣死后,朱棣最有资格接位 为什么朱元璋传给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