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181-234),汉灵帝之子,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皇权软弱,朝臣霸道。刘协从即位开始就注定要当傀儡。他见证了董卓的淫秽,见证了郭思的无礼,领导了曹操父子的霸道,事事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可谓命运多舛。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226286[/img]
建安二十五年(二十二十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同年十月强迫刘协逊位,以魏代汉,刘协成为亡国皇帝。
曹丕称帝后,将刘协降为山阳公,“一万户,位于诸侯王上,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祭天地,宗庙、祖、腊都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后汉书》),并称“天下之宝,我与山阳共之”(《三国志》)。
刘协接到逐客令后,搬出了那座充满血腥和权诈的宫殿,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荣耀,却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屈辱。
曹丕为什么不杀刘协?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协长期以来一直是傀儡,近臣被杀,威望势力不足以威胁曹魏政权。曹丕没有注意到他;第二,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刘协。第二个女儿曹节是刘协的皇后。她性格坚强,忠于丈夫。曹丕敬畏曹节,不敢造次刘协。
[img]226287[/img]
为此,曹丕采取折中措施,将刘协贬至离曹魏首都洛阳不远的山阳,便于监视。
山阳城(今河南焦作)是山阳公衙门所在地,但刘协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浑浊的鹿城(今河南修武)。刘协做山阳公的事迹没有历史记载。然而,修武区仍然传播着他对人民和人民的广泛仁爱。刘协来到浑浊的鹿后,四处巡视民情。当他看到人们不聊生活时,他派人到处张贴榜文,宣布所有税款将减半。饱受苦难的山阳人奔走相告,都赞不绝口。
除了轻赋薄赋,刘协还利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东汉末年,由于多年的战斗,人们患上了许多痈疮和流行病。张仲景、华佗等一代名医也应运而生。刘协当皇帝的时候,有幸拜华佗为师,向他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正骨等医术。刘协聪明睿智,学识渊博。此外,宫中保存了许多医疗图片。掌握的医学知识比普通人多。
降职后,刘协不注重政治,而是融入民间,关心民生,体验人民的痛苦;以医疗为业,帮助世界,缓解病人的痛苦。虽然刘协当皇帝时很懦弱,但他退位后是一名称职的农村医生,深受人民的喜爱。人们尊敬他们的父母。刘协免费治疗山阳人民。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看医生。刘协治疗后,人们非常感激。山阳的许多地方都为他建立了名声,以示爱戴。
在山阳期间,刘协多次到云台山附近采药。今天,在吉山亭的石刻画像中,有“山阳公行医图”。对于从云台山挖出来的中草药,刘协从不收费。他不需要钱扎针、艾灸、拔罐和刮痧。只有购买的药物才能酌情收取成本。刘协的行医方式流传至今,在农村,“中药不还价,针灸不需要钱”等民俗。据说是刘协当时留下的千年老规矩。
刘协被贬到山阳后,曹节皇后拼命奋斗,能够来到刘协身边。刘协和曹节携手到云台山采药救民。虽然他们无法与宫中的生活相比,但他们也成就了一个故事。出于对他们的感激,人们尊称他们为“龙凤医生”。
此外,刘协的许多后代也生活在山阳,有娇嫩的妻子和孙子陪伴,享受家庭,围绕着家庭感情、人类感情和人民感情的温暖,这也是刘协的不幸。
建立义学是刘协对山阳的又一大贡献。黄初五年(224年),刘协、曹节看到山阳老校舍的废墟,到处都是危房,便倾其所有,捐钱修校舍,聘请有名有学问的卜商教书,宣布贫富家庭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学习。
[img]226288[/img]
可以说,刘协任山阳公国时期,是山阳魏文侯建立山阳邑校以来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当皇帝时,刘协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当山阳公时,刘协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能。经过十多年的休养和休息,山阳人民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在他的业余时间,刘协喜欢爬上浑浊鹿城北的山,俯瞰它。仲夏时节,他经常去国北的百家岩,享受凉爽,观赏咆哮的天门瀑布,喷珠溅玉,在那里留下“避暑台”的遗迹,宋人石刻“汉献帝避暑台”还有六个大字。
曹魏青龙二年(234)三月,刘协病逝,享年54岁。魏明帝曹睿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宣布赦免世界。八月,刘协被埋在山阳国,陵称禅陵,置园。
刘协下葬之日,山阳人含泪送葬,用衣帽包裹黄土,在墓地上堆成古汉山,成为见证刘协造福山阳的不朽纪念碑。山阳人还在古汉山村东修建了山阳寺庙供祭祀,更多的人来到清明节。
二十六年后,也就是甘露五年(260),曹节去世,与汉献帝合葬禅陵。由于人们对陵墓的良好保护,禅陵成为河南北部唯一保存完好的皇陵。
[img]226289[/img]
九岁登基,四十岁下台。三十二年间,在一群权臣的胁迫下,刘协过着懦弱而压抑的生活。落后后,刘协没有像一些活着的亡国皇帝那样灰心丧气,自甘堕落,平庸而消极。相反,他及时调整心态,在山阳公的地位上实现了价值,过着美好的生活,永远活在山阳人的心中,取得了成就和成就。刘协的结局最好。
刘协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与其他亡国皇帝相比,结局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