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德宗李适,祖籍陇西成纪,唐代宗李豫长子,母为瑞真皇后沈氏,唐朝第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战皇帝除外)。
李适第一次被任命为奉节郡王。宝应第一年担任全世界兵马元帅,改为鲁王、雍王。名义上,统军平息了安史之乱。第二年,崇尚书令,广德两年,被任命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李适继承了王位。他登基后,以复兴大唐的雄心,节俭、取消上贡、疏斥宦官、收敛兵权、任命能臣,使唐朝真正有了中兴的希望。
然而,治理一个国家并不像唐德宗想象的那么简单。
公元784年,春节伊始,唐德宗以一种痛苦的心情将一份“罪己诏”公之于众。
就在诏书颁布的两个月前,原本被调到关中平乱的泾原军,由于工资不足,迫使唐德宗逃离首都,被叛军追赶到东北奉天。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德宗别无选择,只能发布“自罪诏书”,赦免所有参与叛乱的势力,独自承担所有过错。
[img]226009[/img]
此后,唐朝皇室完全失去了信誉,再也无法扭转藩镇坐大的格局。
那为什么泾原军能谋反成功呢?
作者认为:这与他们发生变化的时机有很大关系。根据历史记录,当5000多名泾原精英击败长安城时,他们争相闯入府库,清空金银布和丝绸。同时,他们还打着“不夺取你的商人的质量!除了陌生人!”口号。这个莫名其妙的口号成功地安抚了长安市的人民,并为泾原军获得了合法性。
那么,为什么一个奇怪的口号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呢?
这一切都必须从几年前的一项政策开始。
唐德宗登基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他有机会在中兴通讯唐朝恢复祖先的基础。为了削弱藩镇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德宗在总理杨燕的帮助下,实行了新的“均田制”和“平庸租赁”,希望通过发展中央经济,积累清理藩镇的实力。
在德宗之前,唐朝一直遵循隋朝的“租平调”,但这种并行纳税方式大大增加了统计难度。为降低统计难度,朝廷只能完善户籍制度,这也是我国唐代户籍制度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德宗改革两税法后,唐代税收不再按人头计算,而是按户籍计算,大大降低了征收流程,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更难得的是,这项政策的出台给了全国各地人民迁徙的自由,同时也获得了土地买卖权。
不得不说,这项政策的出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跃进。
[img]226010[/img]
然而,尽管这两种税法很好,但它们的时间是错误的。
这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尽头,世界还没有平息动乱。德宗一心想简化征收过程,却把压力推向了人民。此外,在两项税法颁布期间,恰逢山南节度叛乱,德宗的计划被彻底打乱。无奈之下,德宗不得不提前开始使用武力,与当地的藩王反目成仇。有一段时间,藩镇的动乱变得越来越严重,各个节度都让支兵自尊,战灾遍地。
俗话说,“一步一步错”,此时,唐德宗又走了一步“昏迷”,即:在全国实施“借商法”。那么,什么是“借商法”呢?也就是说:要求全国各地的商家,每户只保留1万元作为营业周转,其余的将支付给朝廷作为工资,在朝廷成功镇压叛军后返还。
就这样,在朝廷的指示下,长安京兆少尹伟珍亲自到各大商家那里搜寻金银财宝。一旦商家没有报告所有财产,他们将立即受到惩罚,并强行征收他们的财产。闹剧结束后,朝廷只筹集了80万元的军费,其余无数的金银都流入了执行政策官员的口袋。
最后,这种名为“借商”的掠夺行为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商家的不满。商人们纷纷罢市,来到街上向皇帝抗议。
如果唐德宗在这个时候及时在悬崖上勒马,安抚商人,也许还有一个转折点。然而,居住在寺庙里的德宗根本不理会商人的不满。相反,他加强了税架,计算除陌,即加征商人的印花税和房地产税,并进一步从商人手中剥夺军费。
[img]226011[/img]
根据史料记载,德宗出台了以下政策:
“每栋房子的两个架子是一个房间,分为三等:上等2000,中等1000,下等500。所有的官员都是以笔为基础,入人第舍而计。没有一个,杖60,起诉人赏钱50贯。
除陌法,世界上公私交易的利率一直是二十,益加算五十,给给给给给给或者两个交换者,约钱算。市主牙子各给印纸,人有生意,随意签字,第二天合算。
有自贸不需要市牙子的人,检查自己的私簿,投诉自己的私簿。它有隐藏的钱,没有进入,2000根棍子和60根棍子,起诉人奖励了1000块钱,出于他的家。”
俗话说,一波未平一波又一波,“借商”引发的闹剧还没有结束,德宗继续剥削愤怒中的商人,这无疑是饮鸩止渴。果然,没过多久,叛军们就打着莫名其妙的旗号攻入长安,但商人们给了叛军极大的支持。
泾原兵变后,唐朝天子的威严彻底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对当地藩镇的分离更加无动于衷。唐德宗成为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从那时起,他不再信任首相,怀疑将军,并重用宦官。在这起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唐德宗完全急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后果是不可避免的。
唐德宗李适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他有多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