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为什么把宿舍搬到养心殿?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乾清宫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过去的一个人,天得一清,地得一宁,神得一灵,谷得一盈,万物得一生,侯王得一,天下贞。”
康熙皇帝住在乾清宫时,以南书房为书房。
[img]225373[/img]
朝廷在翰林官员中被称为“南书房行走”。无数知识分子将进入南书房,陪皇帝读书作为人生至高无上的荣耀。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康熙皇帝设计清除权臣鳌拜的情节也发生在南书房。
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68岁的昌春园去世。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继位。令人费解的是,雍正皇帝没有把宿舍搬到乾清宫,而是住在养心殿里。原因是什么?
大致有两个原因。
首先,雍正皇帝用这一举动表达了对父亲的孝心。
在康熙皇帝面前,雍正皇帝一直表现得很孝顺。
康熙皇帝一生都非常重视农业。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的时候,他亲自出去当“模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辛苦工作的农民。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出现在舞台上参与农业编织,由画家画成由46幅画组成的“农业编织地图”。通过“农业编织地图”,雍亲王含蓄地向父亲表示,他对权力不感兴趣,而是对田园诗般、安静、无为,同时关注农业桑树,关心世界。
[img]225374[/img]
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哭着表示孝顺,感谢父亲传给他。根据《清世宗实录》的描述,是:“上哀痛号呼,热情洋溢。“这意味着他哭得捶胸顿足,还晕倒在地。当康熙皇帝的棺材葬在景陵,准备葬在地宫时,雍正皇帝“哭泣……声振林木。大声哭泣可以震动树林。雍正皇帝在确定康熙皇帝陵墓的名字时,并没有使用准备好的朱笔,而是用手指上的血圈出了“景陵”这个词。亲刺指血,圈出“景陵”字样。”
因为乾清宫是康熙皇帝的宿舍,雍正皇帝不愿触景伤情,就把宿舍搬到了养心殿。
二是雍正皇帝为天下人树立了艰苦朴素的榜样。
养心殿位于乾清宫西侧,宽7间,深3间,小于乾清宫(宽9间,深5间)。养心殿的名字来自孟子的“养心不善于寡欲”。顾名思义,是皇帝修心养性的地方,所以陈设比较简单,远不如乾清宫。
雍正皇帝提倡勤俭节约,不愿铺张浪费。他主动搬进养心殿,为天下人树立艰苦朴素的榜样。
[img]225375[/img]
事实上,雍正皇帝住在养心殿的另一个好处是提高工作效率。养心殿与西六宫、御膳室、乾清宫、慈宁宫等地紧密相连,便于工作、饮食和睡眠。对于“工作狂”雍正皇帝来说,在卧室里完成衣食住行不完美吗?
既然雍正皇帝带头,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要把养心殿当成自己的宿舍。
养心殿两侧有两个暖阁,很有名,即东暖阁和西暖阁。
在同治和光绪年间,东暖阁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处理政务的地方。小皇帝坐在前座,两宫太后坐在后座,中间有一道黄色的纱帘。西暖阁是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
雍正皇帝把宿舍搬到养心殿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