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朝九门提督驻京武官正式被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逻五营指挥官”,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还负责巡夜、灭火、编查保甲、禁令、逮捕、断狱等。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223718[/img]
相当于中央.警卫.团长兼北京.守卫.区副.司令(此外,北京人民武装部部长部分职权,北京公安局长部分职权)
清朝,北京师范大学的驻军、警卫和公安机构被称为“九门步军巡逻五营领导衙门”,通常被称为“步军领导衙门”。官员被称为“步军领导”,通常被称为“九门督察”(北京师范大学内城有九个城门,分别是: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阜成、西、德胜、稳定)。
雍正七年(1729年),官署命名为“步军统领衙门”。12年(1734年),官署在宣武门京畿道正式成立,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子胡同,又称“北衙门”(也是负责审案的刑事部门,因其位于南城称为“南衙门”)。乾隆46年(1781年),增加了左右两营,成为中、南、北、左、右五营。因此,衙门主官改名为“九门步军巡逻五营指挥官”。嘉庆四年(1799)改官为从一品。
[img]223719[/img]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设立安民公所维护公共安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前的最后一任步军领袖是慈禧太后的荣禄。1901年,清廷模仿联军模式,设立了“善后协会巡逻营”,后来更名为“巡逻总部”,取代了原步军领导衙门的巡逻营。
1902年,肃亲王善芪任步军统领,支持军警分离改革。
1905年,清廷正式成立巡警部门,开设现代警察学校,培养警察人才。此后,军警编制分离,初步建立了现代警察制度。
[img]223720[/img]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其政权统治,北洋政权不仅没有撤回“步兵领导衙门”,而且还将其更名为“京师领导衙门”,管辖左右翼总兵。以此为工具,干预首都社会保障,遏制警察办案,成为民国初期非常特殊的“衙门”。
九门提督的职能是什么?清朝最后一个九门提督是谁?